正文 第106章 內憂外困的苦命天子——清文宗鹹豐帝(12)(3 / 3)

戰鬥力最強的僧格林沁見敗局已定,上奏請求“趕緊議撫”。初八,八裏橋之戰結束後的第二天,鹹豐帝以“秋獮木蘭”為名,倉皇從圓明園逃向熱河。臨行前,他任命其弟恭親王奕為“欽差便宜行事全權大臣”,全麵負責“督辦和局”。

英法聯軍在經曆八裏橋之戰後,稍事休整,繼續朝紫禁城步步進逼,初十至通州,十二日至北京朝陽門外。恭親王奕一再寄書額爾金、葛羅,請求停戰議和,而英、法專使要求先釋放巴夏禮等人,然後再決定議和之事。二十二日,英法聯軍在德勝門外再次擊敗僧格林沁部下的清軍,隨後闖入圓明園,大肆掠奪、搶劫。在京清政府官員,在英、法的威脅命令下,於二十四日釋放巴夏禮等人,二十九日按英法要求,打開北京安定門,英法聯軍一部進入北京城。而額爾金卻借口巴夏禮等人遭受苛暴,瘋狂地對清朝皇帝進行“報複”和“懲罰”,竟然下令放火焚毀圓明園。九月初五,英軍執行這一命令,火燒圓明園。

圓明園內的烈火衝天而起,熊熊燃燒,三日不滅。北京城的居民抬頭就可看到西北方向的濃密的硝煙。這座曆經90餘年才修建而成的、耗銀上億兩的東方名園和藝術殿堂,被侵略者一把火就燒成灰燼。各種珍奇異寶都被搶光了,雕梁畫棟的精美建築也都被燒光了,隻剩下那些燒不著、打不爛的石柱,還保存在那裏,向世人訴說著侵略者的暴行,並且記錄了清朝統治者們喪權辱國,屈服於外敵的恥辱!

此後奕等人完全聽命於額爾金、葛羅的行動,進行所謂的交涉。一條不留地答應英、法提出的條件,一字不差地同意英、法擬定的條約。九月十一日,奕與額爾金簽訂了《中英續增條約》,並互換了《中英天津條約》。第二天,奕又同葛羅簽訂了《中法續增條約》,並互換了《中法天津條約》。十五日,躲在熱河的鹹豐帝,批準了上述條約。十九日起,侵略軍心滿意足地開始從北京撤軍。

《中英北京條約》共有九款,其主要內容為:賠款增至銀八百萬兩;割讓九龍給英國;增開天津為通商口岸;完全承認《中英天津條約》;由英方決定公使駐否北京。《中法北京條約》共有十款,其主要內容為:賠款增至800萬兩;增開天津為通商口岸;完全承認《中法天津條約》;清政府禁教期間沒收的教產,應原數奉還,並由法國公使轉交各處教民。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英、中法《北京條約》,連同以前所簽訂的中英、中法、中美、中俄《天津條約》和中英、中法、中美《通商章程善後條約:海關稅則》,是西方列強使用武力強加於中國的又一批不平等條約。再將鴉片戰爭後的第一批不平等條約合在一起,西方列強從此便肆意欺淩中國人民,侵奪中國利益,這些奠定了所謂“條約體製”的基礎。

但是,奕與俄國公使於十月初二簽訂的《中俄北京條約》卻遠遠超過了這些條約的總和。

顯皇後和懿貴妃

顯皇後鈕祜祿氏

勤儉德高,總理後宮

1852年,十六歲的鈕祜祿氏被選秀入宮,入宮即被封為嬪。由於出身高貴,在四個多月之後,她就已經穩坐在皇後的寶座上,速度之快,在整個清代都十分罕見。從此,鈕祜祿氏就開始了總理後宮、母儀天下的生涯。後宮集聚了眾多上品女人,作為後宮的統領,無風要起三尺浪,平地都會生波瀾。曆史上被廢黜的皇後數不勝數,善始善終者簡直鳳毛麟角,而鈕鈷祿氏卻能一直笑到最後。

鈕祜祿氏很勤儉,不喜歡穿綾羅綢緞,尤其不願用進口的洋紡織物,她認為中看不中用,偏偏鍾愛穿布衣服,還督促宮女繡鞋,而且每年親手做一雙鞋給鹹豐穿。她經常和後宮的妃嬪們說:“臣子們送的東西不要收,我們多接受一份禮物,老百姓們就會多一份饑寒。”如果收下了,就是教他們去做貪官。有時,趕上皇後過生日,朝內外大臣官員們為了巴結皇帝和皇後,便紛紛前來獻送厚禮,鈕祜祿氏一概拒絕,絕沒有半點通融。她平時的一舉一動,嚴格遵守各種封建禮法,夏天天氣再熱,穿衣服也不露出身體來,洗澡時不用宮女和太監伺候,坐不斜倚,行不提速,對待下人比較和善,向來沒有疾言厲色,每次麵見皇上總是穿著禮服,所以,大家給她起了個雅號叫“女聖人”,鹹豐帝對她也很是敬重。

有一次,鹹豐為了遊樂,下令花巨款整飭圓明園等居處,為勸阻他的這種做法,一向溫順的鈕祜祿氏竟拔下頭上的簪子,披頭散發地對鹹豐皇帝進諫,於是,鹹豐皇帝對她更加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