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0章 內憂外困的苦命天子——清文宗鹹豐帝(6)(3 / 3)

僧格林沁於一月二十三日選精兵8000餘名,抵達高唐外圍,使圍城清軍信心大增。此時,李開芳得知林鳳祥部已覆沒,決定放棄高唐,僧格林沁從俘獲的太平軍人員口中得到李開芳等急欲突圍的情報後,便於一月二十九日夜,密令南麵清軍分開隊伍,假裝疏於防範,誘使太平軍由此突圍。李開芳沒有識破敵人的詭計,於當日午夜率軍南下。僧格林沁以馬隊500餘名銜尾緊追,李開芳率軍退到離高唐約五十裏的茌平縣馮官屯。

二月初一,僧格林沁率馬隊趕到,首先占據西邊二村,然後在四麵安放大炮,向馮官屯轟擊,將房屋盡行轟塌。但是,仍然無法進入屯內。最後,僧格林沁決定采用水灌法,讓大批民工挖一條全長一百二十餘裏的水渠(曆時月餘),引運河水至馮官屯。同時,僧格林沁一麵用大炮轟,一麵對太平軍展開誘降活動。北伐軍多次突圍都未能成功。李開芳率80餘人突圍,被清軍俘獲,後解送北京,於四月二十七日遇害。

至此,北伐最後失敗。北伐軍在兩年內橫掃六省,轉戰五千裏,但由於孤軍奮戰,後援不繼,最終沒有達到戰略目的,但給了清政府以沉重的打擊。

太平軍西征

西征的主要目的,是控製長江中遊地區,確保天京屏障和供給基地,發展在中國南部的勢力。西征作戰充分利用了水師的作戰特點,並采取了攻城據守、設官安民等與北伐截然不同的做法。

鹹豐三年(1853年)四月二十七日,夏官副丞相賴漢英率領首批西征軍近萬人,乘千餘號船離開天京西上。五月初六克安慶。之後繼續溯江西上,前往攻打江西省會南昌。

十八日占南康府,當地群眾將清朝府縣官員捆綁交給太平軍,並積極進貢錢米等物。二十日,到達南昌城下,開始攻城。同時組織船隊,征集糧食運往天京。然而由於主帥賴漢英過分輕敵,又不善捕捉戰機,南昌久攻不克。國宗石祥禎、國宗韋俊等率軍增援。但清方針對太平軍的猛烈攻勢,派湖北按察使江忠源督帶的楚勇,會同向榮從江南大營抽調兵力前往救援,以衛護江西糧餉基地。西征軍攻城曆時93天不果,被迫於八月二十日撤圍。賴漢英被召回革職。

緊接著,天王派翼王石達開於八月赴安慶一帶安民並主持西征全局。南昌撤圍的西征軍退返長江後,沿江返回安慶,以加強安徽方麵的兵力。一路於八月二十六日克九江,留殿右八指揮林啟容鎮守;其餘軍隊繼續前進,攻打湖北田家鎮。大敗清湖北防軍和來援的江忠源和楚勇水、陸軍後,西征軍乘勢於九月中旬占領了黃州和漢口、漢陽。十月初石達開命西征軍東撤,以部分兵力退保黃州、蘄州一帶,而以主力運載車輛輜重,返回安徽,與春官正丞相胡以晃、秋官正丞相曾天養等攻奪皖北。十月,連克桐城、舒城,進逼廬州。

清督辦安徽團練、工部侍郎呂賢基兵敗自殺。清廷又命江忠源為安徽巡撫,趕往廬州防守。

石達開於十一月初被召回天京,燕王秦日綱前往安慶代理。胡以晃主持皖北事務。十二月初十,太平軍集中優勢兵力,攻克廬州,江忠源投水自殺。太平天國在安徽20多個州縣建立了自己的政權。

皖北得手後,太平軍將目標轉到對湖北的攻擊。黃州前線兵力增至4萬餘人。鹹豐四年(1854年)正月十五日,在黃州大破清軍。清湖廣總督吳文洺等殞命。十三日,太平軍三占漢口、漢陽。隨即兵分三路。韋俊與國宗石鳳魁等率一萬餘人進圍武昌。五月二十一日,由陳玉成率五百勇士攀城而上,再克武昌。陳玉成從此威名大震。老將曾天養分兵一萬西取荊宜,攻占宜都、枝江、宜昌;少數人員甚至潛入四川,清兵又趕往巫山,將巫山封鎖。分兵南下湖南的是春官副丞相林紹璋等人。他的主要對手就是曾國藩精心編練的戰鬥力極強的湘軍。曾國藩為在籍侍郎,奉命幫辦湖南團練,但他卻全力編練一支不同於綠營的新式軍隊——湘軍。四年(1854年)正月,湘軍已練成陸營十三營,水師十營,並隨即出動,迎戰太平軍。三月,太平軍雖先在嶽州、後在靖港兩次擊敗湘軍,使曾國藩憤欲自殺,但林紹璋率領的軍隊在湘潭被湘軍包圍,幾乎全軍覆滅。六月,敗退嶽州的太平軍見湘軍大舉北犯,遂又命令進占常德、華容、龍陽各軍(宜昌一帶太平軍先已南下與之會師)東撤以待敵。但大戰結果,太平軍又連續失利,十九日再棄嶽州。這時,太平軍的有力將領曾天養在城陵磯不幸戰死,太平軍被迫退出湖南。太平軍在湖南戰場上的失利,一方麵是由於主帥林紹璋指揮無能,但也與太平軍戰線拉得太長,造成兵力分散有關,同時,武器裝備落後於湘軍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正如曾國藩所說:“湘潭、嶽州兩次大勝,實賴洋炮之力。”林紹璋以覆軍罪被革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