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7章 謹守祖業的守成之君——清仁宗嘉慶帝(2)(1 / 3)

對於和珅驕橫跋扈侵權越職的行為,嘉慶內心非常憤怒,但是表麵上卻十分恭謹,“凡於政令,惟和珅是聽,以示親信,俾不生疑懼”,甚至揚言自己將來治理天下,也要依靠和珅。嘉慶的韜光養晦、隱忍不發的策略,麻痹了和珅,使和珅相信即使嘉慶親政,也不會威脅自己的地位。因此,他把乾隆病危消息,隻是當作新聞根本沒有當一回事,“出向外廷人員敘說,談笑如常”,他做夢也沒想到,乾隆去世之日,也是自己的末日來臨之時。

乾隆去世當天,嘉慶就把和珅強行軟禁起來,表麵上任命和珅與成親王永瑆、大學士王傑、尚書福長安等負責辦理喪儀,但實際上要求和珅、福長安“晝夜守直殯殿,不得任其出入”。正月初四,下詔力責征剿白蓮教不力,嘉慶把矛頭直接指向軍機大臣,“內而軍機大臣,外而領兵諸將,同為不忠之輩”,首席軍機大臣和珅明顯是其指責對象。初五,嘉慶宣布禦門聽政,決定“於用人行政一切事宜,皆得封章密奏”,重新把政治大權收回手中。他還同時表示要效法先帝,“以求言為急務”,不能僅聽“一二人之言”。嘉慶這些舉措,明顯是向內外廷臣宣布鏟除的信號。於是禦史廣興、鄭葆鴻,給事中廣泰、王念孫等,紛紛上奏彈劾和珅。初八,嘉慶下令逮捕和珅、福長安,並宣布嗣後一切陳奏事件,“俱應直達朕前,俱不許另有副封關會軍機處。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將所奏之事,預先告知軍機大臣”。同時,王傑被任為首席軍機大臣,成親王永瑆、前任大學士刑部尚書董誥、兵部尚書慶桂等為軍機處行走,儀親王永璿總理吏部,成親王永瑆總理戶部,調兵部尚書郭慶桂為刑部尚書。馳驛安徽,調巡撫朱珪入京直尚書房。山東巡撫伊江阿知道乾隆去世,迅速派人趕赴京師遞送奏折,被嘉慶派人截獲。伊江阿奏折內有書信,是給和珅的,勸和珅“節哀”,而於嘉慶“無一字提及”。嘉慶非常憤怒,將伊江阿發配伊犁。嘉慶又開始剪除和珅集團的重要勢力,把和珅集團中主要人物左都禦史吳省蘭革職回籍,侍郎李潢降為編修,太仆寺卿李光雲以原品休致,大學士蘇淩阿罷官去看守乾隆陵墓裕陵。十五日,嘉慶宣布和珅22條大罪,十八日賜和珅自盡,福長安斬監候被押往和珅監所,跪視和珅自盡後,再押回獄,秋後處決。嘉慶還查抄了和珅“累至數十百萬”的家產。

嘉慶帝琰在幾次諭旨中,定了和珅22條大罪,從中可以看出和珅獨掌大權及其禍國殃民之情。總的來說,主要有以下這些:第一,於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冊立皇子之前一天,和珅向琰“先遞如意,泄漏機密,居然以擁戴為功”。第二,遇見皇帝,居然騎馬昂首進圓明園左門,過正大光明殿,至壽山口,“無父無君,莫此為甚”。第三,以腿疾為借口,乘坐椅轎進入大內,肩輿出入神武門。第四,把出宮女子娶為次妻。第五,欺蒙皇帝,謊報或不報軍情,致征剿白蓮教之軍務日久未竣。第六,乾隆帝病重時,其“談笑如常,喪心病狂”。第七,太上皇抱病批閱奏折,偶因年邁字跡無法辨認,其竟然說不如撕掉,然後另行擅自批寫諭旨。第八,一人把持戶部事務,並將其變成不變之例法,不許部臣參議一字。第九,對於搶奪商人的強人隱匿不懲辦。第十,不批準蒙古王公來京祭悼皇父。第十一,極力安插自己的親信大學士,蘇淩阿老邁難堪,因係其姻親,竟隱匿不奏,侍郎吳省蘭、李潢、太仆寺卿李光雲皆曾在其家教讀,“並保列卿階,兼任學政”。第十二,獨攬大權,竟然任意撤換軍機處記名人員,“種種專擅,不可枚舉”。第十三,其家所蓋木房屋,“僭侈逾製。其多寶閣及隔段式樣,皆仿照寧壽宮製度。其園寓點綴,竟與圓明園、蓬島、瑤台無異”。第十四,在其薊州所造的墳墓中竟然設立享殿,還開設隧道,“附近居民有和陵之稱”。第十五,家內所藏珍寶數不勝數,其擁有珍珠手串居然比大內多數倍,有2萬餘串。第十六,藏有真寶石頂數10個,整塊寶石不計其數,且有內府所無者。第十七,家內銀兩及衣服超過千萬。第十八,藏金2.6萬餘兩於夾牆,藏金六千餘兩於私庫,埋銀百餘萬兩於地窖內。第十九,以首輔大臣的身份和街頭小民為蠅頭小利而爭得麵紅耳赤,附近通州、薊州地方均有當鋪錢莊。第二十,其仆人居然有多達20多萬的家產,且有大珠及珍珠手串,“若非(和珅)縱令需索,何得如此豐饒”。第二十一,其私自收藏正珠朝珠一掛,而這些隻能是皇上才能服用,“往往於燈下無人時私自懸掛,臨鏡徘徊,對影談笑”。第二十二,在京師步軍統領衙門及巡捕五營借職的一部分兵丁,“在和珅宅內供私役者,竟有千餘名之多”。

大喪之日殺和珅,嘉慶帝為了錢還是為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