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這一傳說相近的,還有各種說法。比如,呂四娘的師傅是一僧人,為雍正帝當年的武林十二好友之一,武功蓋世,劍術奇高,且有一項秘不外傳的絕技。後來因看不慣雍正帝的陰險狡詐,不願助紂為虐,憤然離去,遁隱山林。哪料,雍正帝深知其手段高超,怕他威脅自己的統治,派出禦內高手四處尋找欲置他於死地而後快。最終這些人找到了高僧的藏身之所,並布下層層精兵。高僧見狀,哈哈大笑,對雍正帝派來的人說:“我今天死了,你們的主人也不可能逃。一個月後,自然會有人為我報仇,你們等著瞧罷。”說罷,自刎而死。雍正帝得報後,深知這位昔日好友的厲害,心中不免有點恐慌,遂布置大內高手小心提防。想不到一個月後仍被高僧的得意女弟子呂四娘用飛刀絕技削掉了腦袋;還有傳說呂四娘刺殺雍正帝,得到了一個名叫魚娘的女子的鼎力相助。呂四娘利用朝廷在全國選秀女的機會,以美貌混如宮女之列。一次,她和雍正帝的另一名侍女魚娘一起侍奉雍正帝寢宿,魚娘早已看出了呂四娘的用心,便幫她望風,協助四娘刺死了雍正帝。但魚娘究竟是誰,為何如此卻不知。
呂四娘刺死雍正帝的說法,在民間流傳極廣,隨著時間的推移,情節也越來越奇特,各種野史都有記載。近代以來,這一傳說更是被拍成了電影、電視劇,情節渲染得驚險刺激、引人入勝。
1981年,考古工作者發掘泰陵雍正帝地宮,雖因故最終未能打開便停止了,但是不久民間卻傳說雍正帝地宮被打開,雍正帝有屍身沒有頭的說法。這自然不可信。
不過,曆史上是否確有呂四娘其人,雍正帝是否真的被她砍掉了腦袋呢?
查無實據,事出有因
有學者認為這種說法之所以廣為流傳,卻也“事出有因”。首先,雍正八年雍正帝在給自己的親信大臣、浙江總督李衛的奏折中有這樣的批示:“近聞有呂氏孤兒漏網之說,此事與卿關係非淺,尚須嚴為查辦。”由此看來,呂氏有孤兒漏網的說法,早在雍正帝在世的時候就已經傳入宮中。雍正帝讓李衛深入調查,嚴加查辦,看得出他本人也感到了一種深深的隱憂。這無疑成為這種說法的有力佐證。其次,雍正皇帝的猝死確實也有許多異常之處,例如,雍正帝平時身體十分健康,怎麼會突然就駕崩了呢?並且據說鄂爾泰是雍正帝臨終受命大臣之一,在袁枚為他所撰的《武英殿大學士太傅文端公行略》中,曾有這樣一段描繪鄂爾泰馳入紫禁城傳雍正帝遺詔的描寫:“(鄂爾泰)捧著詔書從圓明園趕往紫禁城。
深夜無馬,隻好騎著騾子奔入宮裏,宣旨弘曆(乾隆)登基。這時,人們很驚訝地發現鄂爾泰左腿鮮血直流,才知道太倉促,被騾子給磨傷了。鄂爾泰竟沒有察覺。”這難免讓人生疑,如果雍正帝是正常死亡,鄂爾泰何至於如此驚惶?並且,乾隆皇帝在父皇死後的第二天,頒布了一道奇怪的上諭:“朕受皇考鞠育……今忽遭大故,龍馭上賓。”“忽遭大故”之語是何等語氣!這種措詞一般不會用來說皇帝死因,用在這裏既可理解為暴病而死,也可理解為身遭仇殺,死於非命。由此種種疑點來看,雍正帝之死確實充滿蹊蹺,為呂四娘所殺的說法也非空穴來風。
子虛烏有的傳聞
不過,對於這樣的說法,史學界普遍認為呂四娘刺殺雍正帝完全是子虛烏有的傳聞,曆史上根本不可能有這種事情。第一,呂留良之案,呂氏一門不大可能有漏網者。雍正八年,問過“呂氏孤兒”一事後,當年七月,李衛回複說,呂氏一門,不論男女老幼均已嚴加看管,連呂家的墓地也已嚴密監視起來。李衛是雍正帝的親信,以擅長緝捕盜賊而著稱,不可能對雍正帝敷衍塞責。並且他曾為呂家題過匾,呂案發生後雍正帝沒有責備他,他心懷畏懼,更是戴罪立功,盡全力搜查相關人員,不可能使疑犯逃脫。因此,如果真有呂四娘其人,逃脫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第二,清朝選秀女的條件是十分嚴格的,這從清宮《欽定宮中現行則例》中就可以看出。在這種情況下,就算呂四娘成了漏網之人,也不可能有混入皇宮的機會。第三,雍正帝死於圓明園,而這裏自雍正初年就設有護軍營,戒備森嚴,晝夜巡邏,絕非電影、小說中所虛構的那樣,一個飛簷走壁的女俠就可以輕易潛入,砍下皇帝的腦袋。另外,根據《雍正帝起居注冊》記載,雍正帝臨死的前兩日直至臨終都很清醒,對諸事安排得井井有條,如果真被刺殺了,不可能在病危期間召集諸王和重臣前來寢宮,並親自“授受遺詔”。
而民間之所以會流傳呂四娘刺死雍正帝的傳說,究其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首先,清廷始終難以消除漢人的反抗之心,特別是呂留良案,殺人太多,引起了漢人的極大憤慨,希望能有呂氏後人手刃暴君。由此,呂四娘刺死雍正帝的說法,很可能是民間一些文人根據有關傳說附會而來,包含著漢人強烈的民族情緒,也隱含著人們“惡有惡報”的因果報應觀。其次,雍正帝在爭奪皇位的鬥爭中,樹敵甚多,這些人或其餘黨,也都痛恨雍正帝,使有關雍正帝的謠言越傳越複雜。再者,民間對神秘的宮廷,一向充滿了好奇,稍有風吹草動,便會聽風就是雨,以訛傳訛。而史書上有關雍正帝之死的記載十分簡略,完全沒記載病情,並且從發病至死亡僅三天時間,聯係社會上的種種傳說,難免產生各種附會。
丹藥中毒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