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鐵腕下的千古罵名——清世宗雍正(10)(1 / 3)

從這段話裏,可以看出雍正要了解的事情很多。有地方政事的好壞;有地方官的勤惰優劣;有上司待屬員的公正與否;有軍隊的訓練和紀律情況;有水旱和農業生產的情況;有百姓的生活和風俗等。這些內容,事無大小,均可在密折中上報。為了提高官員們遞密折的積極性和膽量,雍正不強求所報的事情每一件必須屬實,即使事情不太確定,隻要詳細注明出處、能夠加以調查就行。雍正還要求地方官,不但可以彙報本地發生和聽說的事情,就是風聞到的外省、京城內外的消息不論真偽都可上報。

就這樣,雍正形成了一張包羅一切、不分遠近、沒有界限的情報網!

對地方官吏的考察審核,是雍正密折政治中另一重要內容,而指示考察的方式、內容、角度則變化多端。

當年的爭立太子鬥爭延續到雍正初年,這使雍正對官員和百姓的動向很重視。奏折製度的一個目的就是讓官僚在職責範圍以外,互相告密,互相監督,互相戒備,不敢擅自專權,對雍正更是心存畏懼。雍正可以從奏折中觀察、分析臣下的思想動態、心術及隱衷,然後分別按照情況予以鼓勵、開導,這樣通過多方聯絡,上下互通情況,從而更好地控製臣下。

當李衛任雲南鹽驛道時,雍正在雲南永北鎮總兵馬會伯的奏折上批道:

“最近聽說李衛行為放縱張狂,操守也不大如以前好了,確實是這樣嗎?一點也不要顧及誰的麵子,也不要有報答恩惠或報複積怨的心理,按照實際情況彙報。”

這是調查李衛的品質。

李衛任浙江巡撫時,雍正在他的奏折上批示說,對新會黃岩鎮總兵董一隆的品行優劣了解不多,叫李衛“仔細地加以觀察尋訪,秘密地彙報上來”。這又是叫李衛去調查他人。

雍正派大理寺卿性桂去浙江清點調查地方國庫裏的錢糧情況,並讓他到浙江聽到什麼情況就上密折彙報。性桂到浙江後,馬上就彙報說杭州將軍鄂彌達和李衛之間有一定的隔閡。

田文鏡曾密奏,李衛是一個非常難得的當代賢良的官員,但他“管理下屬官員的標準不免稍微寬鬆了點,整頓吏治不夠,對於一個地方大員來講是一個缺點,對皇上任用他的意圖不能全麵實施”。

看來,李衛雖是雍正年間的“模範督撫”,而雍正也要時時派人探聽他的動向,決不輕易相信。

雍正高高在上,卻能通過各方視角,不斷洞察著所有方麵。

考察吏治

在距北京千裏之外的廣東,雍正也通過那裏官員的相互監督,牢牢地控製著那裏的封疆大吏的每一個行動。

廣東提督王紹緒是雍正的寵臣鄂爾泰舉薦的,雍正覺得王思路敏捷,辦事可靠,但好像愛搞小恩小惠,作風也有些拖泥帶水,因此在給廣東將軍(王的上司)石禮哈的密折中朱批指示他注意觀察打聽,然後根據實情彙報。

石後來密奏說:王紹緒為官做事雖然稍嫌瑣細,但是對皇上很忠心,而且他不貪汙受賄,工作上也很勤勉。雍正還是不放心,又秘密詢問兩廣總督孫毓珣對王紹緒的評價,還密令廣東巡撫傅泰直接到基層調查王的行為。

傅泰向雍正彙報說:王紹緒品行十分端正,也不貪汙受賄,隻是辦事不夠果斷,顯然是性格上的懦弱造成的。這些都驗證了雍正對王紹緒的第一印象。

傅泰不但監視王紹緒,還同時受命監視同僚廣東布政使王士俊、按察使樓儼。他密報王士俊有辦事才能,也很勤於政事,是個稱職的官員,但在他的言行中透露著一些自鳴得意和驕傲自滿的情緒。他說樓儼對審案判案不十分在行,而且年齡較大,身體不好,精力不濟,做起事來也難以周到全麵。

但是,傅泰監視著眾人,同樣也在雍正的監控下。

廣東布政使王士俊就是受命反過來監視傅泰的人。王士俊向雍正報告說,傅泰心裏沒有什麼固定的原則,也根本看不出一個封疆大吏的智慧來,偶爾發一番議論,也沒有任何出色之處。近來還聽說,廣東海關有5個文書職員,這五個人都被傅泰各勒索了三百兩銀子,才得了這個職位。所以傅泰的人品,十分值得懷疑。雍正看了王士俊的密報,覺得很有道理,就嚴厲地申斥了傅泰,並把他降級調回京城任職。

在現在的清宮密折檔案中,人們可以發現,雍正對官員的考察,精細到了何種程度!

雍正曾要重慶總兵任國榮留心文武官員的“聲名”。任於七年(1729年)六月上奏:

四川學政宋在詩“公正而且廉明,有很好的聲名”。

川東道陸賜書“辦事謹慎小心,還過得去”。

永寧道劉嵩齡“是個明白人,就是身體太弱”。

永寧協副將張英“聲名一般”。

漳臘營遊擊張朝良“為官清廉,很熟悉行軍打仗的事務,就是沒文化”。

就連下屬小官們的健康狀況、文化程度都反映上去,這簡直可以說是一份十分細致的人才檔案了!

雍正看完,給這五個人分別做了如下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