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巫溪曆史人物小傳(3)(2 / 2)

下川東實業家——向佑文

向佑文(1904—1968年),大寧縣大河(今大河鄉)人。其父置田產,辦煤窯,開商號,成一方巨富。民國十九年(1930年),向佑文繼承父業,分管商號及鹽、煤礦業。他先籌備巨資擴大煤炭開采,購置了3座鹽灶,增添運煤船隻,煤、鹽實業連為一體。他還經營農業商品生產,投資開辦黃連棚,興辦黨參山,年收黃連3000多斤、黨參1500斤,將這些藥材及收購的其他山貨加工包裝,運往武漢、廣州等地銷售,獲取巨額利潤;又從外省購進布匹、雜貨、煙酒糖類,設店批發和零售。

抗日戰爭時期,長江下遊水運斷絕,陝鄂客商均走山路(鹽道)來巫溪買賣藥材、鹽巴、山貨等,寧廠一帶商賈雲集。向佑文抓住商機,聘用10名管事分管鹽灶、煤礦、商號;聘用多名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藥材種植和加工,先後在萬縣、巫山、重慶等地開辦購銷棧、轉運站、山貨藥材分號,其經營貨物遠銷省內外。

抗戰勝利後,長江航運通航,向佑文東出三峽在武漢設立商號,購銷總額每季度達30萬至50萬元。當時,已將采煤、製鹽、種植、商業、運輸形成產業鏈,家產發展到有田產780多畝、煤礦2座、鹽灶5座、黃連棚36個、黨參山8處、木船70餘隻、商號(分號)7處,擁有管事、賬房、職員、工人500多人,成為下川東著名的“百萬富翁”。

解放後,向佑文深明時務,變賣武漢商號財產,換成黃金97兩上交人民政府;解散私人武裝,上交全部槍支彈藥;在減租退押中,主動將押金全部還給佃戶。1954至1956年,向佑文帶頭並動員製鹽行業與人民政府合作,進行公司合營,擔任了大寧鹽廠副廠長。1956年2月,向佑文被選為巫溪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文革”時期,向佑文被“造反派”揪鬥而投鹽井身故。

著名骨科醫生——周大清

周大清(1874—1987年),字俊章,著名骨科醫生。巫溪縣譚家壩(今峰靈鎮)人。

周大清係正骨嫡傳世醫。他8歲開始邊讀私塾,邊隨祖父和父親學醫,研讀《內經》、《洞天奧旨》、《醫宗經鑒》等經典醫學書籍。先後拜師5人,主攻骨科、眼科,兼習內科、婦科,博采眾長。中醫之“八綱”、“八法”、“八技”皆融會貫通,運用自如,尤以正骨技術獨樹一幟。接骨鬥榫,治療跌打損傷,穩、準、快、巧,手法靈活,具有剛柔相濟、一氣嗬成、氣血辯證、內外兼治的特點。在做手術過程中,他運用心理療法手術,為患者減少痛苦。同時,他還練就一手紮眼針、心針別技。在原下川東和陝、鄂邊區一帶享譽盛名。民國十六年(1927年),巫山、巫溪爆發“神兵”農民起義,周大清被請去當“神醫”,隨軍征戰近四年,足跡遍布原川、鄂邊七八個縣。他與“神兵”起義領袖謝崇德同行同住,為“神兵”醫病療傷,卓有功績,備受尊重。“神兵”起義失敗後,周大清回到家鄉,邊種地邊采藥行醫,為當地百姓消除病痛之災。

周大清長年行醫,收入頗豐,購置田產,家業興旺。解放後土地改革時被劃為地主成分,被逮捕入獄判刑,1956年被提前釋放。同年7月,縣人民政府開辦中醫骨科,周大清擔任主治醫生,他為患者治愈了許多疑難雜症。1960年後,周大清蒙受冤案交由當地群眾管製,其後又被判刑,1967年刑滿釋放回家。“文革”期間也多次受到陷害。但周大清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雖曆經磨難而意誌堅強。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周大清的案情引起了省、地、縣各級黨政領導的高度關注。經認真複查核實,取消了一切不實之詞,為周大清冤案進行了徹底平反。1981年12月,巫溪縣人民法院對周大清進行改判,宣告其無罪。1983年周大清退休,次年當選為巫溪縣政協第二屆委員會委員。百歲老人欣逢改革開放,他的精神特別舒暢,精神煥發,決心將藝術傳授後代,造福於民。他一改醫療技藝傳男不傳女的舊規矩,自辦醫技家學,先後帶徒弟108人,徒子徒孫遍布縣內外。同時又開辦家庭醫院,以其長子為主治醫生,自己擔任顧問。

1987年2月13日,一代正骨嫡傳名醫周大清在文峰鎮三合村家裏病逝,享年113歲。

(編輯:黎定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