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與君兩相絕(9)(1 / 2)

過了幾天, 李蓋著人抬著一個大箱子,來到公主府。

“奉皇上口諭,箱子之中,乃是公主遺失在北涼王宮的舊物。如今清點出來,物歸原主。”

琉璃便知道,那箱子之中,便是當日沮渠牧健處挖出來的箱子之中的舊物了。換了箱子,變了說辭,也依舊還是承了沮渠牧健的情。

琉璃默默叫人收了,向李蓋道謝。

道謝臨走之時,遲疑一下,對琉璃說道:“河西王行事,雖叫人意外,然而他人既已伏法,公主還是莫要多想此事了。這些舊物,原該物歸原主,即使河西王不為公主帶出來,皇上最後也還是要為公主清點出來的。”

琉璃淡淡笑了笑,說道:“將軍放心。河西王當初求娶我,不過是利益權衡的思量。若不是背後有大魏,我不過是另一個李公主罷了。他心有所愛,又迫於情熱,愛而不得。他當初若肯坦誠相告,我又豈會強求他傾心於我?他對我有所愧疚,對大魏有所畏懼,因此才遲遲疑疑,行事如此。他為我帶回了這些舊物,我承他的情。我在北涼,也曾盡心為他分擔過,對他並不含愧。”

李蓋說道:“公主既然想得明白,我便安心向皇上稟報了。”

琉璃點點頭,忽然想起一事,說道:“我幾番承蒙將軍出手相救,每每感激於心。從前幼時曾出口不遜,累得將軍至今未得續弦,今日開口一問,若得冒犯,請將軍恕我出言無狀。”

李蓋愣了一下神,開口說道:“公主想請何事?”

“不知將軍可有心儀的女子。我願到皇上麵前為將軍求旨賜婚,一堵外麵悠悠眾口。”

李蓋看著琉璃,說道:“我在世人眼中,已是薄情寡義之輩。敢嫁我的女子,必得心性淡然,不為外傳所動。公主好意,我自心領。婚嫁之事,必得機緣。公主從今往後,不必再為此事耿耿於懷了。”

琉璃歎了口氣。

“我一時妄言,致將軍至今伶仃一人。若得世上有藥可悔,我必盡食前言!”

李蓋微微一笑,說道:“我也願這世上有藥可悔!”

說完告辭出府。

聶阿姆對琉璃按額道:“公主也是太過大膽,你比李將軍還數歲,哪有張口便問有無心儀之人的?這是李將軍,換個人,被你嚇了嚇跑了。換個多心的,還以為是公主待嫁,要找托付之人。”

說得琉璃自己也失笑起來:“果真如此,我倒真是將他嚇到了。”

聶阿姆笑了一會兒,正了臉色,說道:“有一事,須說給公主,好叫公主心裏有個章程。自北涼一滅,整個北方已在大魏轄下。昨日皇上召了老爺,命和侍郎公孫質、李虛、胡方回一同議定律令,俗律行全朝。皇上如此看重老爺,崔家阿郎又連連得升,那些個胡臣恐怕心裏早起了不滿之意,隻恐這一兩日,閑言碎語又要傳出來,累及公主也說不定。”

琉璃說道:“每每阿爹或是崔家得勢,那些個胡臣總會鬧上一場。這天下是大魏的天下,漢人再得勢,也不過是為了這天下更加安穩升平,他們眼中倒寧可這大魏天下這口糕招蟲招蠅也不願別人撣拂相拭。眼界如此之短,心胸如此之窄,也真是叫人大開眼界。且如此小人行徑,隻會以惡言造謠來這詆毀別人名聲,也是叫人無奈!”

撇了撇嘴:“他們傳什麼,我隻不出府,也不露麵,充耳不聞,入目不視便是了。”

過了兩日,果然聽到了傳言。竟然說的是琉璃薄情寡義,當日河西王服毒伏法,琉璃本該與之同罪,然而為免罪責,才向皇上求脫去北涼王後的身份。什麼河西王在北涼指使他下毒,完全是誤傳,真正指使之人,乃是五王子,與河西王根本無關。而琉璃之所以能輕鬆脫罪,全是其父倚仗皇上看重,一再求情。

更有人提到了崔浩,說河西王服毒自盡,是他主動請纓,前去監刑,原是結有私怨,公報私仇。行刑當日,更找了琉璃前去河西王麵前,共同羞辱。

琉璃聽到傳言的時候,不怒簡直想笑。這樣的謠傳,三歲小兒都覺可笑,虧他們好意思編出來。

然而謠傳竟然將崔浩也扯進來,還提及了前事,讓琉璃多少有些憤怒。崔家與郭家結親,崔浩與琉璃的過往郭家都是清楚的。那些舊事,本該忘卻,崔浩與郭妍,本該避開過往,安心度日。卻因著這謠傳,要避的不能避,要忘的不能忘,兩人怎會不尷尬?郭妍怎會不介懷?

然而琉璃再憤怒,卻也知道,她不僅不能出麵跟郭妍說起前事,甚至對郭妍連崔浩都不能提一提。甚或,她覺得,自己最好連郭妍的麵都不要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