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做個快樂的女人(2)(1 / 3)

到了墓地後,看到母親一臉的傷感,女兒心裏很難過,但她卻把自己的悲傷掩蓋起來,用一種輕鬆的語氣對母親說:“媽媽,爸爸下葬那天,羅傑夫提醒我,人死後到了天堂,很有可能沒辦法和在人間一樣,再和同一個人結婚,也就是說,他們的緣分盡了,沒有辦法再在一起。因為上帝不會再給他們機會相遇。原來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可是這幾天越想越悲哀,要是在天堂裏,上帝真的不讓我和羅傑夫在一起,那麼,天堂對我而言就是地獄了。”

哈裏斯夫人凝視著墓碑上丈夫的遺像,好大一會兒後,轉過頭來看著女兒,平靜但堅定地說:“要是真沒有辦法,我會請求上帝允許我和你父親在天堂同居,這樣的請求上帝應該能夠同意,因為沒有人能拒絕愛的請求。”

說完,哈裏斯夫人和女兒同時笑了起來。“既然不能結婚,那就同居。”這句話本來很好笑,但是,在應該悲傷時,哈裏斯夫人還能開口說出這樣的黑色幽默,把她們悲傷的氣氛一下驅趕了不少,而這對母女也很快從喪失親人的傷痛中走了出來。

事實上,走出悲傷並不表示這對母女不愛自己的親人,相反,正是因為他們深切地懷念著、愛著,所以,她們相信,死去的人也會接受這種幽默。

麵對悲傷,我們總是習慣於把自己久久沉浸於其中而不能自拔,其實,這並不可取。試想一下,有誰願意看到自己至親至愛的人整天愁緒滿懷,悲傷不已呢?

試著把自己從悲傷中解脫出來吧,快樂地度過每一天,相信這才是你的親人最願意看到的一幕——即使他已在天堂。

記住:無論我們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中,環境本身並不能決定我們快樂與否,我們對周圍環境的反應才能決定我們的感覺。因此,我們可以自己創造快樂,並把自己的不幸、悲傷藏在微笑後麵,用微笑去改變生活。

無論我們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中,環境本身並不能決定我們快樂與否,我們對周圍環境的反應才能決定我們的心情。

快樂隻需少些欲望

大部分人在大多數時候都是不快樂的。但是,很多時候,不快樂並不是因為快樂的條件還沒有齊備,而是因為活得不夠簡單。

有個富人盡管有很多財富,但是卻感覺不到快樂。怎樣才能快樂呢?他已經厭倦了現在的生活,於是決定到美麗而神秘的遠方去尋找快樂。於是,富人背著許多金銀珠寶出發了。

他就這樣帶著他沉重的包袱上路了,可是他發現自己走得越遠越是煩躁,根本沒有找到所謂的快樂。走遍了千山萬水,他累得氣喘籲籲,根本就沒有心思觀賞野外的風景,體會閑雲野鶴的悠閑自在。

一天,一位衣衫襤褸的農夫唱著山歌從對麵走過來。富人忍不住問農夫:“看上去你很快樂,是嗎?”

“嗬嗬!是的,我覺得很快活!我剛從田地裏回來,我的秧苗又長高了一截兒;在路上,我又幸運地撿到一些柴火和蘑菇。”

“我什麼都不缺,你看我背上有這麼多財富,可是我就是感覺不到快樂,你能告訴我快樂的秘訣嗎?”

農夫憨厚地笑笑說:“哪裏有什麼秘訣啊,隻要你把背負的東西放下就司以了。”

富人頓悟——自己背著那麼沉重的金銀珠寶,腰都快被壓彎了,而且一路上擔心的事情太多:晚上住店的時候害怕被人偷走,白天走在大路上又憂慮被別人搶去,帶著太重不方便,丟下又舍不得。成天憂心忡忡、驚魂不定,怎麼能快樂得起來呢?

如果富人隻帶夠用的銀兩,把心思單純地放在欣賞自然風光上,或者把金銀珠寶分發給窮人,他肯定會快樂!他會因為沒有了沉重的包袱而快樂,會因為給予別人幫助而快樂。

為什麼孩子總是快樂的?因為他們思想單純,生活簡單。對於一個喜歡零食的孩子來說,一座金山不如一包話梅能給他快樂;對於一個喜歡在野外玩的孩子來說,一團可以變換出各種玩具的黏土勝過滿屋子的高級玩具。所以,孩子很容易快樂。

對於追求快樂的女人來說,有時不妨保持童心,以孩子的心思看待這個世界,那麼,你就會發現,快樂其實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