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闖破山關之卷 第三百六十二章 赴宴(四)(2 / 2)

顧綜站起身告了個罪,陪著幹笑兩聲,說道:“大人取笑了。”

陸鴻臉上笑容漸隱,更加失望。

這時卻聽張家老大奇道:“怎麼,敬宗兄,你手頭緊?萬事有張家,何至於賣地?”

顧綜連忙打個哈哈,笑著解釋道:“不不不,不是我手頭緊。是陸經略,要令江南‘耕者有其田’,打算推‘公田法’,想收我的私田哩!”

張鎰對長子那句“萬事有張家”十分中意,卻又不想在這事情上漫談,蓋因他瞧出了這陸經略的用意,就是想叫張、顧兩家主動開口投效,好收最大之利。

他骨子裏就是守成的思想,絕不肯站出來做這個出頭鳥!

所以他雖然對陸鴻“賣田”的辦法很好奇,也很感興趣,卻已經不想在這件事情上糾纏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假如這陸經略主動請求他張家出麵帶頭,並且開具足夠優渥的條件的話,那他倒不妨順水推舟做件好事——畢竟在如今的局勢看來,那所謂“公田法”已然勢在必行!

所以,他還是存著待價而沽的想法,而且將自己看作是吃虧幫忙的一方,總是要拿捏幾分的。

因此他見自家老大有深詢的意思,便果斷喝道:“仲寬,怎磨磨蹭蹭,怠慢貴客?”

誰知那張仲寬雙眼發亮,正色說道:“父親,酒倒不妨慢吃。陸經略的主張再好沒有、再對也沒有——江南之弊政盡在於此!兒子名下八頃上田、十六頃中田,不妨拿出來充公好了。”

他說著大手一揮,好像三言兩語已經做成了一樁極大的買賣!

張鎰瞪大了眼睛,幾乎為之氣結!

他深知兒子的脾性,自己在南唐朝廷執政之時,這個大兒子就不止一次地提到過,要想長守社稷,必須遏製大肆兼並土地的弊病。

今日這東西聽到這茬,心思果然又活動起來,而且開口就要送二十幾頃田充公,那不是成心要把他氣死?

這些田,按照市價的話,總要賣到十七八萬貫!

陸鴻沒想到灰心喪氣之時,半路殺出個張仲寬來,哪能不喜出望外,連忙說道:“不用充公,一律折算市價。”

張仲寬道:“也好。”

張鎰麵色一沉,顧綜也急忙在旁敲起邊鼓:“仲寬,開玩笑也需適可而止!”

他這是給張仲寬一個台階下,好收回承諾。

誰知那張仲寬早已打定了主意,搖頭道:“怎麼是玩笑,江南再也開不起玩笑!”不過他也不全是一腔熱血,隨即便問陸鴻:“敢問陸經略,田畝收歸公有簡單,卻如何分發給佃農?”

他不假思索地發問,顯然也是早早想過這一節的困難。

張鎰本來打算喝止,聽見他問了這個問題,當即閉上嘴巴,因為他也想聽聽陸鴻會怎麼回答。

陸鴻見有人出麵,自然無需再藏私,大大方方地說道:“我打算走兩條途徑。”

張鎰一愣,這個難題困擾了他幾十年,他連一條途徑都找不出來,這小子怎麼就能找到,還一開口就是兩條?

張仲寬虛心地道:“願聞其詳。”

陸鴻道:“第一條,買地的錢暫且不出,算是朝廷向地主借貸,分期付款,利息具體再談。佃戶向朝廷買田也是貸款,同樣分期付款,利息與朝廷借地主的利息相同——我算過了,如果農戶每年拿四成糧食出來發賣,總要二十五年左右還清。”

他這話一出口,顧綜與張仲寬同時掐著手指算了起來。

沒過一會兒,張仲寬便搖頭道:“不不不,大約要三十五年。”

又過了一會兒,顧綜也算清楚了,說道:“至少三十年!”

陸鴻微微一笑,說道:“兩位是按照如今下田畝產二石七、中田四石五、上田八石二來計算的。但是各位請想,佃種別家田地,與營務自家田地,哪個勁頭足、功夫細啊?”

張仲寬恍然大悟,撫掌歎道:“不錯不錯,營務自家的田畝,自然更加賣力些,收成提高也是理所當然!”

陸鴻接著道:“況且朝廷造渠修路,絕不落下,總是有益的。”

其實他還有一個因素沒說,也沒算,那就是洪成的“占城稻”。如果事成,一季便兩季,畝產還要翻倍,說不定要不了十年,也就全部還清了!

隨後他又說了第二條路:“還有就是發售國債,集資購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