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的婷婷正處於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華,可父母發現她平時站沒站相、坐沒坐姿,走路肩膀也不平衡,總是一高一低的,而且平時身體還很差,經常咳嗽和發燒。媽媽看著著急,就帶婷婷到醫院檢查。結果,婷婷被診斷為脊柱側彎,接受了矯正治療。後來婷婷每年都會到醫院複查。最近一次檢查,醫生發現婷婷的髂骨裏長了腫瘤,足足有鵝蛋那麼大,並且已經發生惡變。
很多家長以為肩膀一高一低隻是一種習慣問題。當然,大部分的姿勢不良,確實是由於習慣引起的,隻是單純的骨骼發育不良。我們隻要養成良好習慣,或者接受規範的矯正治療,就可以複原。但是如果在以上症狀的基礎上還伴隨了咳嗽、發燒等症狀,那就要引起注意了。這很可能是隱藏的重大疾病引起了全身機能的異常反應,單靠矯正是沒有效果的,例如婷婷的情況,就是由骨腫瘤導致的。
骨腫瘤是一種很危險的腫瘤,它往往隱藏得很深。骨腫瘤患者中,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比例差不多。但即使腫瘤是良性的,也很可能發生惡變。更可怕的是,惡性骨腫瘤還是最容易發生轉移的,就算患者接受了治療,預後也不是十分理想。因此我們對於骨腫瘤,一定要做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骨腫瘤的早期發現並不是件簡單的事。一般我們認為骨腫瘤有幾大主要症狀,比如骨關節的疼痛、骨關節的腫塊和肢體功能障礙。但很多時候,骨腫瘤的患者往往要等到腫瘤嚴重破壞骨質,引起骨折,才會上醫院看病,而這時治療的最佳時機已經錯失了。
為了預防骨腫瘤,我們應該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和免疫力,預防病毒感染。一些放射性輻射能避免則避免,平時謹防受到外傷。平時要對身體的小變化保持警覺,某些小小的變化也可能是腫瘤發出的信號,定期體檢能夠將疾病控製於萌芽狀態。
另外,骨腫瘤的種類比較多,比如惡性骨腫瘤中最常見的就有骨肉瘤、軟骨肉瘤、纖維肉瘤等,其中很多都與遺傳因素相關。2/3的原發性骨腫瘤患者的發病年齡在10~20歲,醫學研究認為這與這一時期骨生長較快,人體容易受到致病因素的刺激有關,其中就包括遺傳因素的刺激。而30歲之後發病的骨腫瘤患者的主要發病原因則是其他髒器的腫瘤發生遠端轉移。所以有這類疾病家族遺傳史的人要對此引起注意。
防治指南
自我檢查:留意自己是否出現以下症狀。
1.在沒有受到外傷或隻受輕微外傷的情況下,明顯感到骨關節疼痛,特別是晚上,服用止痛藥也無法緩解。
2.觀察並觸摸四肢關節,感覺有無腫物。如果腫物臨近關節,在活動時可能感覺疼痛或受到阻礙。
3.觀察皮膚,如果發現皮下淺靜脈脹大飽滿,該處皮膚摸起來發熱,可能是因為此處有帶豐富血管的腫瘤。
如果有以上狀況,即使表現得比較輕微,也最好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
掛號科別:骨腫瘤科
治療與保健:良性骨腫瘤的治療手法,主要是局部刮除植骨,或者是切除,如果清除得比較徹底,預後一般都比較好。而治療惡性骨腫瘤,手術切除是主要手段,截肢、關節離斷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是,隨著化學治療技術的發展,采取保留肢體的手術,也是可行的。
68.耳鳴不斷聽不清,要懷疑聽神經瘤
征兆:長期存在的耳鳴突然消失,繼而出現聽力下降、頭痛、頭暈。
大病:聽神經瘤。
致病因素:此病主要是由遺傳因素導致的。
耳鳴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耳鳴患者常常會因為聽覺異常而導致失眠、聽力下降,但長時間的耳鳴如果突然消失,未必是好事,反而很可能是某些大病的先兆。
今年40多歲的王先生,兩年前被診斷出神經性耳鳴,經常都會聽到耳邊有像蟬、蚊子等昆蟲的叫聲,這對他的睡眠和聽力都造成了一些影響。不過時間久了,王先生也習慣了,就沒有太在意。
最近幾個月,王先生的耳鳴突然消失了,但隨之而來的則是聽力迅速下降,別人在他耳邊說話,他也聽不清了。一個月前他還出現了頭痛的現象,剛開始王先生靠服用止痛藥止痛,但後來止痛藥也不管用了,失眠情況也越來越嚴重。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要去醫院看病。
在進行了磁共振檢查和CT檢查後,醫生發現王先生的腦部長了一個直徑2.6厘米的聽神經瘤。這是一種常見的顱內良性腫瘤,隨著腫瘤的增大,顱內壓會逐漸升高,引起頭痛、頭暈。聽神經位於腦幹附近,所以患聽神經瘤的人如果不及時治療,等到腫瘤壓迫到腦幹就會有生命危險。
耳鳴在臨床上是很常見的症狀,引起耳鳴的病因有很多種,例如中耳炎、噪聲性聽力損失、老年性聽力損失、血管病變、聽神經瘤、腦腫瘤等。王先生的耳鳴就是聽神經瘤引起的,這類患者的耳鳴現象通常持續時間很長。在腫瘤還未增大時,對身體的影響還不算嚴重。但隨著腫瘤不斷增大,就會出現聽力急劇下降、頭痛、頭暈的症狀。因此長期患有耳鳴的患者應該注意休息,定期檢查,一旦出現明顯的聽力變化時,更要及時就醫。
防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