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多注意身體衛生,是預防癌症的重中之重(1)(2 / 3)

醫生檢查後發現,這個越長越大的“痘痘”,其實是個土雞蛋大小的粉瘤。用醫學術語來說,粉瘤也叫皮脂腺囊腫,是皮脂腺分泌管阻塞後,在皮膚下麵形成的瀦留性囊腫。醫生告訴李先生,粉瘤雖然是良性,而且一般不痛不癢,但如果長期不摘除,是有可能發生惡變而形成皮脂腺癌的。

因為這顆粉瘤實在太大,為了盡量不影響患者的麵容,醫生在手術時著實費了一番工夫。手術後,李先生看到了那顆現在已被切除的跟了他8年的瘤子,怎麼也沒想到它會長這麼大。

很多人搞不清粉刺和粉瘤的區別,以為兩者都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愈,這其實是一個誤解。粉刺和粉瘤雖然都和皮脂腺的分泌受阻有關,但粉刺一般是毛囊炎症,會因為受到感染而產生癢痛感;而粉瘤則隱蔽在皮膚下,一般是由皮脂腺分泌管道完全閉塞引起的,患者平時不會有異常的感覺,而且生長期緩慢,變大的速度很慢。

粉刺雖然不能用抗生素完全治愈,但在短期內的治療是有效的。如果你覺得自己臉上長了粉刺,但用抗生素治療完全沒有效果,或者這個粉刺特別頑強,一直在臉上慢慢長大,那一定要注意了,這很有可能是粉瘤。

粉瘤的形成與皮脂腺分泌管道閉塞有關。一些處於青春發育期的孩子,平時熱愛運動,出汗較多,但是在運動後沒有注意及時洗澡,保持皮膚潔淨,就容易發生皮脂腺堵塞的情況。要預防粉瘤,一定要注意衛生,保持皮膚清潔。

防治指南

自我檢查:皮膚上出現長年不退的“痘痘”,可以先用力推按一下,如果發現痘痘可以在皮下隱隱滑動,就有可能是粉瘤。

掛號科別:皮膚科

治療與保健:單純用藥物很難徹底治愈粉瘤。如果能選擇手術,粉瘤的治愈概率就會大一些。一般的粉瘤,生長速度都比較慢。如果沒有發炎,也沒有持續長大的現象,可以先不用治療;但如果是經常發炎、不斷生長的粉瘤,那就要及早治療了,不能輕視。

33.眼珠長出白點,可能患真菌性角膜炎

征兆:眼幹、眼紅、流淚、怕光,眼珠處出現白點,視物不清。

大病:真菌性角膜炎。

致病習慣:①常用髒手擦眼睛,不注意眼部衛生。②常年戴隱形眼鏡,又不注意眼部保養。

眼睛是非常脆弱的器官,隻要我們對眼部衛生稍不注意,它就容易被感染。常見的眼部感染,如結膜炎、角膜炎都比較容易確診,治療也不費力。但下麵我們說到的這種眼病,卻很容易被誤診,而且致盲率比較高。

洪大爺在秋收時,不小心被樹葉刮到了眼睛。後來,眼睛就一直不太舒服,他總感覺眼睛裏像進了什麼東西,時常覺得眼睛疼,不時流眼淚,在光線強的環境中更是幾乎睜不開眼。

眼看著眼睛紅腫起來,洪大爺有些著急,有一天他來到衛生所看病。醫生說他得的是病毒性結膜炎,並不嚴重,就算不用藥,十天半月也會自行好轉,就和感冒一樣。洪大爺配了一些眼藥水,就放心地回去了。幹活的時候隨身帶著眼藥水,不舒服了就滴上一些。

一天早上,洪大爺起床時發現眼睛蒙蒙的,看不清東西,拿鏡子靠近看,發現眼珠子裏好像長了一個小白點。洪大爺這下有點兒慌了,趕緊讓兒子陪自己去市裏的醫院做檢查。醫生給洪大爺做了菌絲檢測,確診他患的是真菌性角膜炎,眼珠子上的白點就是角膜感染真菌後,潰瘍生出的膿點。這種病很容易被誤診,在農村的農忙季節發病率很高。醫生告訴洪大爺,他們醫院最近收治了好幾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其中有幾位病人因為來得太晚,視力已經無法恢複了。

真菌性角膜炎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眼病,致盲率很高,農民、野外工作者或者經常戴隱形眼鏡的人士,是該病的高發人群。尤其是近年來,抗生素的濫用使人體的菌群嚴重失調,所以該病的發生率也提高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