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開國祭祀有文章(1 / 3)

深冬寒雪,四處白雪皚皚,不見人煙,真道是: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風雪中遠遠見到一位老者,老者身披蓑衣,頭戴鬥笠,麵容灰暗,似有萬千憂愁不得釋懷,漸白的胡須有序的在寒風中飄蕩,右手上拄著一根檀木拐杖,走在他一生走的最多的道路上,這是一條通往山上的蜿蜒小道,此時已看不清路了,他一邊走一邊望一望身旁的荒蕪,或是抬頭仰望天空,走走停停,每一處他都要回想一遍,以至於走了許久才來到山上,山上有一間茅屋,茅屋依舊,卻是人去樓空,老者在茅屋前駐足了,一雙飽受人世滄桑的眼睛裏泛起了漣漪,這間茅屋勾起了他的回憶,也勾起了他對她的無限思戀,在老者的記憶中,每次隻要推開這扇門,屋裏總有一個熟悉的身影,或站或坐,老者一步步再次走到茅屋門前,手在門前踟躕了,隨著吱呀一聲,門開了,屋裏陳設依舊,屋中央擺有一張木桌,桌上文房四寶齊全,兩麵牆上放著弓箭,刀、劍,老者走到桌前,顫抖的拾起桌上的一張畫像,畫上是一位美麗的女子,這名女子讓他心碎,也令他著迷,她可說是他的徒弟,或是朋友,亦或者是主人,也是他一生唯一的摯愛,老者看著畫像,回憶漸漸模糊了雙眼。

在中原大地上,曾存在著許多諸侯部落,在長達近百年的爭執與征戰後,徐國和單國成為了最後的霸主,徐國統治著天河以南,單國則統治著天河以北,兩方勢均力敵,都在為成為最後的霸主養精蓄銳,等待時機,也可說都在對河對岸虎視眈眈。

時值徐國開國五十年,國主尚武君大赦天下,一早便帶著百官去黃龍山進行祭祀大典,祭壇設立在了皇城外的黃龍山上,山上築有高台,祭祀就在高台上進行,百官們分文武官員排成兩列,有序的跪在神壇下麵,高台上,神官們個個身著白袍圍在神壇前,壇中放有一隻青銅鼎,裏麵火苗炎炎,神官咿咿呀呀讀祭詞,皇帝在走了五十步石階之後來到高台上,隻見他四十多歲模樣,五官分明,眼珠明亮,實則是為精明的君主,頭戴天平冠,身著黃龍紫龍袍,腳踩赤舄履,神官取過一支火把雙手遞給皇帝,皇帝接過火把,神官大聲對著天道:“祭太陽神!”

皇帝將火把置入青銅鼎中,火把登時燃起熊熊紅火,隨即走到祭壇邊,將火把放入祭壇邊緣的凹槽裏,登時凹槽裏火光蔓延,原來石階兩邊開有凹槽,凹槽裏澆了油,火光從神壇一直蔓延到台下,從神壇往下看去,火光圍成的圖形正是太極八卦,皇帝將火把遞給神官,神官又將火把扔進了青銅鼎,從旁端來一隻托盤,裏麵放著一隻盛有水的大金碗,還有一支鮮活的柳樹枝,大聲朝著天道:“祭天雨神!”即躬身雙手供奉在皇帝麵前。

皇帝拾起柳樹枝放進金碗,待柳樹枝上的葉子被水浸沒之後拿出柳樹枝,朝空中撒了一圈,葉子上的水珠就像雨水一樣散落,皇帝複將柳樹枝放入托盤,神官恭敬的走到青銅鼎前,將柳樹枝、盛有水的金碗以及托盤如數丟進了鼎裏,皇帝轉過身來,俯視著跪在下麵的文武百官,大聲道:“朕誠向天祈徐國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眾官員齊拜高聲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莊嚴而肅穆的祭祀完畢之後,百官隨皇帝回到宮中,千垂殿裏早已經擺上酒宴,皇帝高坐大殿之上,龍椅之中,百官兩邊擺開,依次坐於殿堂兩側,中留丈餘通道,歌舞搖曳其中,一時間,千垂殿裏歌舞笙簫起,歡聲笑語不絕於耳,慶賀之聲綿綿不絕,皇帝雖然歡喜,卻也為右側的虛席發愁,可百官聚首,亦為不失禮節,舉起酒盅道:“今是吾國開國五十年,朕受福澤於天地,當降福於子民,特赦天下,以慰百姓,今百官齊聚於宴席間,與朕同慶這盛大的日子,朕實為高興,為祈吾國國泰民安,朕借這碗濁酒敬各位,望上下一心,共治太平盛世!”

百官見之,起身一同朝皇帝跪拜道:“皇上聖明!”一同飲罷。

入夜時分,歌舞齊畢,酒肉滿肚,皇帝與百官興盡,便遣散了百官,皇帝雖已酒酣,卻未曾忘記一件事,保持著幾分清醒,來到一所名為‘綠竹苑’門前,這綠竹苑被一片竹林圍繞,著實是清修的良地,門前兩名丫鬟身著素衣,就似這院裏的翠竹一般,清晰不忍人去觸碰,丫鬟施禮道:“參見陛下!”

皇帝道:“平身吧。”視線忍不住往院裏眺望。

一名丫鬟道:“奴婢這就去通報真人。”

皇帝擺了擺手,道:“罷了,你們都下去吧。”兩名丫鬟以及皇帝帶來的隨從一起道:“是。”一一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