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三元參讚延壽書》(1 / 3)

養生雜談《三元參讚延壽書》

《三元參讚延壽書》為元朝養生名著,李鵬飛撰,成書於1291年。全書共五卷。據作者自序說,人的壽命,天元六十,地元六十,人元六十,共一百八十歲。此天元、地元、人元即書題中的“三元”,若能固精氣、起居常、節飲食,則可延壽。

該書卷一為《人說》、《天元之壽精氣不耗者得之》兩章。卷二為《地元之壽起居有常者得之》。卷三為《人元之壽飲食有度者得之》。卷四為《神仙救世卻老還童真訣》。卷五為《神仙警世》。另外書中還有《陰德延壽論》與《函三為一圖歌》。

全書的核心內容為“天元之壽,精氣不耗者得之”,“地元之壽,起居有常者得之”,“人元之壽,飲食有度者得之”。並明確提出了“欲不可早,欲不可縱,欲有所忌,欲不可強,欲不可避,嗣續有方,妊娠所忌”等告誡和論述。從房事、起居、飲食等方麵論述了養生之道。

書中卷1為房事專論,專談與夫妻房事相關的禁忌;卷2為起居專論,論述了生活起居習慣方麵的養生之道;卷3為食療專論“飲食有度”,專談飲食宜忌,摘取曆代有關資料,分成五味、食物兩部分闡述食療注意事項。另外,還分類輯錄諸家養生要語,極有參考價值。

《三元參讚延壽書》中的養生智慧

愛憎傷神,知足常樂

醫典妙語

《老子》曰: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甚愛色,費精神;甚愛財,遇禍患,所愛者少,所費者多。惟知足知止,則身可不辱而不危也。故可長久。

書雲:憎愛損性傷神。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常運心於物平等。心有所愛,不用深愛,如覺偏頗,尋即改正。不然損性傷神。

書雲:多好則專迷不理,多惡則憔悴無歡,戕生之斧也。

《淮南子》曰:好憎者,使人心勞,弗疾去,則誌氣日耗,所以不能終其壽。

——《三元參讚延壽書》

養生智慧——知足者常樂

《老子》一書中說:對財物越是愛惜,浪費也就越多;積存的東西越多,丟失的東西也就越多。一個人如果知道滿足,就不會招致屈辱,凡事知道適可而止,就可以活得長久。如果過分貪戀美色,會耗費精神;過分貪圖財物,會遇到禍患。能得到喜歡的東西畢竟很少,而需要付出的代價卻又很大。所以隻有知足常樂,適可而止,才不會受到侮辱,不會遇到危險。才能夠做到立身長久。

古書中說:憎惡和喜愛都會損傷性情傷害精神。一旦內心有所憎惡,不要使其加深,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各種事物,以減輕這種憎惡;一旦內心有所喜愛,也不要使其加深,如果感到有所偏愛,應立即改正。否則就會損傷性情和精神。

古書中說:過分喜愛一種東西,就會入迷,從而使思想失去條理;過分憎惡一種東西,就會形神憔悴,心中鬱鬱寡歡,這實在是戕害生命的利斧。

《淮南子》一書中說:憎惡過分使人心神勞損,如不迅速改變,那麼心誌神氣就會一天天消耗下去,所以這個人也就不能得到長壽。

《遵生八箋》中也講到:“無欲則所行自簡,又覺胸中寬平快樂。”

由此可見,無欲就會知足,知足就會常樂。少私心,少憂患,行善事,注重養德,就能保持開朗樂觀的精神。“知足”可使自己內心處於平衡的狀態。內心能知足,則對周圍什麼樣的誘惑,都不為所動,可以保持精神上的節製和坦蕩,即所謂“誌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知足,不過度思慮,不想入非非,能保持形神的統一;知足,能安貧樂道,更愛吾業,不與他人攀比,安心於自己的工作和事業。對待事業永無“知足”可言,對於物質追求,應該“知足”。隻有這樣,才能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和情緒上的穩定,保持精神上的“常樂”,何愁頤養天年。

五音五色傷人

醫典妙語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

彭祖曰:淫聲哀音,怡心悅耳,以致荒耽之惑。知此可以長生。

孔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

孟子曰:伯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

孫真人曰:生食五辛,接熱食飲,極目遠視,夜讀注疏,久居煙火,博弈不休,飲酒不已,熱食麵食,抄寫多年,雕鏤細巧,房室不節,泣淚過多,月下觀書,夜視星月,刺指頭出血多,日沒後讀書,數向日月輪看,極目瞻視山川、草木,馳騁田獵,冒涉風霜,迎風追獸,日夜不息,皆喪明之由,慎之。

書雲:心之神發乎目,久視則傷心。腎之精發乎耳,久聽則傷腎。

書雲:耳耽淫聲,目好美色,口嗜滋味,則五髒搖動而不定,血氣流蕩而不安,精神飛馳而不守。正氣既散,淫邪之氣乘此生疾。

《敘書》雲:久視日月星辰,損目。路井莫顧,損壽。故井及水讀勿塞,令人目盲、耳聾。玩殺看鬥則氣結。

書雲:五色皆損目,惟皂糊屏風,可養目力。

《淮南子》曰:五色亂目,使目不明。五聲嘩耳,使耳不聰。又曰:耳目易能久熏而不息乎。有年八十餘,眸子瞭然,夜讀蠅頭字。雲:別不服藥,但自小不食畜獸肝。人以《本草》“羊肝明目”而疑之。餘曰:羊肝明目,性也,他肝不然。畜獸臨宰之時,忿氣聚於肝,肝主血,不宜於目,明矣。

——《三元參讚延壽書》

養生智慧——聲色之禁忌

《老子》中說:青、赤、黃、白、黑五種顏色使人眼瞎,宮、商、角、徵、羽五種聲音使人耳聾。

彭祖說:淫靡哀怨的音樂,令人心神愉快,悅耳動聽,但容易使人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明白這一點並加以警惕,可以令人長生。

孔子說:不守禮法的東西不看,不合禮法的聲音不聽。

孟子說:伯夷兩眼不看邪惡的顏色,兩耳不聽邪惡的聲音。

孫真人說:生吃五種辛辣的食物,接著又吃極熱的食物,極目遠視,夜間閱讀古書的注疏,長期呆在煙火附近,無休止地下棋,不知節製地飲酒,熱吃麵食,長期抄寫文章,雕刻極精細的器物,房事不知節製,哭泣流淚過多,在月光下讀書,夜晚仰視星星和月亮,刺破手指流血過多,太陽落山後仍舊讀書,多次直視太陽和月亮,極目遠眺山川草木,騎馬打獵,冒著風霜日夜不息地追趕野獸,等等,都會對視力造成損害,應該小心謹慎。

古書中說:一個人心靈如何,能通過眼睛流露出來,因此,長時間地看東西便會損害心靈。腎髒中的精氣通過耳朵釋放出來,因此,聽的時間過長,也會損害腎髒。

古書中說:兩耳沉溺於淫靡的音樂,兩眼專注於美麗的豔色,嘴中喜歡美味佳肴,如此將使五髒失去平衡而搖擺不定,血氣失去規律而動蕩不安,精神失去常態而神不守舍。正氣消散了,邪氣就會乘虛而入,產生疾病。

元代人郝經在他的《敘書》中說:長期仰視日月星辰,會損傷眼睛;路旁的水井不要輕易去看,否則容易減損壽命。廢棄不用的水井和水溝不要填塞,否則容易使人眼瞎耳聾。玩耍殺人的遊戲,觀看打鬥的場麵,容易使人氣結不暢。

古書中說:五色對人的視力都有損害,隻有把屏風糊成黑色,才可以保養視力。

《淮南子》中說:五色擾亂視力,使兩眼不明;五聲幹擾聽力,使兩耳不靈。又說:眼睛和耳朵怎麼能無休止地受到幹擾而不讓它們休息呢?有個人年已八十多歲,但眼睛仍然明亮,夜裏能看清蠅頭小字。他說:我從來不服用什麼藥物,隻是從小不吃牲畜和野獸的肝髒。對我這一說法,人們根據《本草綱目》中的“羊肝可以明目”表示懷疑。但我認為:羊肝確實可以明目,這是因為羊肝有這種特點,而其他肝髒卻沒有這種作用。牲畜和野獸在被宰殺之前,把滿腔的悲憤都凝聚到肝髒中,而肝髒又是主司血液的,對眼睛不會有什麼好處,所以道理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