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心理幹預就必須讓戒毒人員明白確立階段性目標的重要性,要想完全康複就必須循序漸進,認真完成每一階段的康複訓練。
(9)對他人的期望值不要過高。如果個人對生活、工作、他人的期望太高,實現這些期望的可能性就會相對減少,個人產生失望的可能性就會增大,而失望往往會引起憤怒情緒。很多有成癮性行為的人,常常因為別人的行為而在戒毒過程中挫敗自己,導致情緒波動或做出對抗性的行為。
(10)目標轉移法。在情緒焦慮或憂鬱時,從引起焦慮的事件中轉移視線,促使自己開闊心胸。參加自己喜歡的健康的活動,抑製消極情緒,提升積極情緒。
(11)采用放鬆技術。如肌肉放鬆、冥想等。
(四)學習自我放鬆,保持正常心態
1.放鬆療法練習
經過放鬆訓練之後,一般都會感到頭腦清醒、心情平靜、全身舒適、精力充沛。個別人會出現肌肉局部顫動、皮膚的異常感覺,有時還可出現眩暈、幻覺、失去平衡感等類似感覺剝奪的表現,因放鬆的語言刺激從一定意義上講是一種排除外界幹擾的自我感覺剝奪。有學者認為,這些感覺都是自主神經係統的調整和中樞神經係統異常積蓄能量釋放的表現,正是放鬆療法生效的最好反映。
臨床心理學研究認為,放鬆療法可改善個體的記憶力、提高學習能力、穩定情緒、改善認知功能。長期堅持還可陶冶情操、改善個性弱點、消除心理行為障礙,保持心理和軀體健康。
采用放鬆療法進行治療時,首先應給戒毒人員講清該療法的目的和意義,以及肌肉放鬆的體驗,之後按放鬆程序進行訓練。
目前采用的指導方式有:(1)錄音指導;(2)口頭指導;(3)借助生物反饋儀器指導。
2.冥想的練習
讓康複戒毒人員每天留出一段時間——至少一周六天並連續八周——進行練習。進行沉思冥想練習時,堅持三個星期的時間是必須的。安排一個專門的場所或場地冥想,該處應該舒適、不被打擾。
關於冥想的方法,建議沉思冥想時的姿勢是在椅子或地板上的坐姿。讓戒毒人員挺直自己的頭、頸、背,這種姿勢可以使呼吸毫不費力。如果坐在椅子上,不要靠著椅背,讓脊椎直立。如果在地板上,就坐在墊子上,保持背部直立。閉上眼睛,找到一個舒適的姿勢,集中注意自己的呼吸。讓身體完全放鬆。吸氣時,想象氣體由腳趾貫通到頭頂,像平緩流動的水流。呼氣時,讓所有的緊張流出體外。觀察自己的呼吸,注意到呼進、呼出時的溫度差異,並感受氣體在鼻腔中流進、流出。如果練習中發現自己被某個思想、情感、感覺、聲音、疼痛或不舒適感幹擾,這是很正常的。隻要將注意力放到呼吸上就可以了,隨著呼氣,讓分神的東西自然流出。
每次冥想10~20分鍾。時間一到就通知戒毒人員結束,一起談一下冥想的體會。
與戒毒人員討論對冥想的反應。戒毒人員可能不太自信,因為他們需要對冥想過程作出判斷。與他們討論第一次的冥想體驗時,谘詢者應當對求助者的體驗不作評價。例如,假設求助者說他們的多數體驗是跟著思想跑,這時就要鼓勵他們繼續練習冥想,因為每次練習都將有不同的體驗,而體驗過程才是重要的。
3.興趣培養
吸毒者對毒品的依賴,是因為毒品長期刺激成癮而揮之不去的心理渴求。吸毒者最大的興趣就是吸毒,而且是十分頑固的嗜好。嗜好是由於刺激物長期或反複作用於人的機體,造成機體精神上或軀體機能的某些改變,從而產生對該種刺激習慣性的依賴。藥物成癮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一種深度不良嗜好。這種不良嗜好的危害是很大的。成癮者為了維持他的“嗜好”,每天需要大筆的費用。為了獲得這筆費用,他們不惜以身試法。戒毒後回到社會,如果他們沒有工作,沒有朋友,沒有興趣,沒有希望,就很難堅持戒毒時養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導致再次複吸。
要讓他們能夠堅持操守,遠離原先的不良嗜好,除了對他們進行生理治療和心理治療以外,還必須把不良嗜好轉移到積極向上的愛好上來,如集中精神工作、學習、勞動、參加文體活動、讀書以及從事一切健康的活動,從而矯治惡習,讓他們重新對生活產生希望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