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吸食毒品隻是為了舒服,但到後來,吸食毒品是為了暫時避免吸毒人員的悲觀和絕望。吸毒人員在戒毒所體會到的極大痛苦就是因為毒品重置了大腦的多巴胺係統而導致的直接後果,它使大腦失去了製造快樂感覺的唯一來源,即多巴胺的大量釋放,這也是心理依賴形成的原因。
(三)吸毒人員對心理依賴的錯誤認知
認知就是人們對人與事物的看法。它與情感、態度、意誌或動機等其他心理現象並行存在。雖然吸毒及戒毒是個體的外顯行為,但這種行為必然受內部認知的認可、調節、控製,而這種調節控製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對毒品的認知和擺脫心理渴求的決心和行為。
吸毒人員有許多與不良行為有關的錯誤認知,如對毒品的錯誤認知,對吸毒行為的錯誤認知,對戒毒的錯誤 認知,對家庭幹預、法律幹預、社會幹預的錯誤認知等。隻有找出具體的明確的錯誤認知,然後以強有力的證據論證這一認知的邏輯錯誤,采取反複“詰難”的方法,才能使吸毒人員認識到產生錯誤認知的根源,放棄原有的錯誤認知,重新建立正確的認識。
第三節預防複吸的心理輔導
一、預防複吸的心理治療
(一)認知治療
1.學會區分自己的合理與不合理的認知
在日常生活中怎樣區分合理與不合理的認知是很有實際意義的。默茲比(Mazby,1975)曾提出了五條區分合理與不合理認知的標準:
(1)合理的認知大都是基於一些已知的客觀事實;而不合理的認知則包含更多的主觀臆測的成分。
(2)合理的認知能使人們保護自己,努力使自己愉快地生活;不合理的認知則會產生情緒困擾。
(3)合理的認知使人更快地達到自己的目標;不合理的認知則相反。
(4)合理的認知可使人不介入他人的麻煩;不合理的認知則難以做到這一點。
(5)合理的認知使人較快消除情緒衝突;不合理的認知則會使情緒困擾持續相當長的時間而造成不適當的反應。
此外,在確認不合理認知時,應注意區分表麵與深層次的認知。例如,一名年輕的戒毒人員從戒毒所回家後,因感冒而受到家人的質疑及不信任,感到非常生氣。從表麵上看,“冤枉我”是導致生氣、憤怒的原因,實際上,真正的深層次的不合理認知是“作為家人就必須信任我”這種絕對化的要求。
2.學會積極認知
向戒毒人員說明一個人的看法與態度是如何影響其心情及行為的。我們在生活中幾乎都有這樣的體會:同樣的事件作用於不同的人身上往往引出不同的行為反應,原因就在於在刺激與反應間存在著一個重要的中介因素——認知。我們都曾聽過“盲人摸象”的故事,就像那些盲人一樣,我們對世界的了解其實是很有限的,我們所能感知到的世界隻是整個世界的極不完整的一小部分,而由這一小部分所得出的觀念時常是不正確的,但人們往往把這些不正確的東西當作生活的真理,結果使自己陷入了本不該有的苦惱之中。因此,我們必須學會積極認知。
幫助吸毒者自省他所持有的對自己對別人及對四周環境的看法,從中挖掘與其吸毒、複吸有密切關係的一些“看法”或“態度”,並協助他們來檢討這些看法或態度與一般現實的差距,指出其錯誤認知的非功能性與病態。
督促他們練習更換這些錯誤看法或態度,重建功能性的、健康的看法與態度,重塑健康的心理與適應性的行為。
(二)拒絕毒品訓練
1.基本原則和方法
戒毒人員戒毒後不可能永遠逃避毒品的誘惑,也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沒有毒品的地方,因此唯有通過學習、訓練充實自己去保持長久的操守。應培養戒毒人員通過不斷自省和不斷練習抗拒誘惑的能力,訓練戒毒人員分析自身的問題和采取應變的策略,在相應的情境中能夠果斷地說“不”。
2.拒絕毒品訓練操作範例
為什麼要拒絕毒友
(1)程序。
①現實個案討論:平時得到毒品的方式,2~3個個案,明確需要做的步驟。
②集體討論:為什麼要遠離吸毒的朋友?
③派對交流:怎樣拒絕毒友?
④列出毒友的名字,然後練習怎樣拒絕。
⑤如果不能拒絕,說出原因,集體討論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