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精神高度緊張、恐懼、孤獨、空虛,思維混亂,易於發怒;敵對性和攻擊性增強;情感脆弱、抑鬱,經受不住挫折。
5.追求即時的滿足,缺乏羞恥感,倫理道德扭曲。
二、脫毒期的心理治療
(一)動機喚起治療
動機是對所有引起、支配和維持心理與生理活動過程的概括。這個詞語來源於拉丁語“mouvere”,意思是“趨向於”(to move)。所有的生物有機體都會趨向於某些刺激而遠離某些刺激。
這是由它們的喜好和厭惡而決定的。作為人的活動推動力的動機,猶如物體運動的力的作用。人的行為與其動機是相一致的,行為總是在動機的指引下向一定的目標前進,並放棄其他的方向。動機越強烈,人的行為目標也越明確。
要喚起戒毒人員的希望,強化他們的康複動機,工作人員自己首先必須是一個充滿希望的人,相信毒品是可以戒除的,然後再把康複的信心傳達給戒毒人員。
在戒毒治療中戒毒人員內在動機的改變是促成治療成功的重要因素。動機喚起療法包含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建立個案改變的動機,第二階段是增強改變的決心。做法是引發戒毒人員自己說出他想改變,覺察吸毒對他造成了什麼樣的負麵影響,並對他的動機予以肯定與讚賞。並非所有參與戒毒的人員都是心甘情願的,即使是自願戒毒這種模式,也有一些戒毒人員是由於已造成身體影響後被家人強迫而來的;在強製戒毒模式中,吸毒人員是被公安機關抓獲後送來強製戒毒的,他們帶有很強的抵觸情緒。
因此,阻抗的處理是心理治療最先需要解決也是最重要的問題。
在阻抗的處理上可通過身體檢查結果使戒毒人員了解吸毒對身體造成的影響,或是促使他產生內在的矛盾,使他們了解到自己的期待與現實表現的差異,避免與他們爭論,隨著他們的阻抗而動。
第二階段的工作是增強改變的承諾,可依據個案討論改變與不改變的優缺點,預想有哪些阻礙改變的因素。
醫護人員(管理人員)不能作出不現實的許諾,比如告訴戒毒人員隻要進了戒毒場所就能徹底戒除毒癮,這就是不現實的承諾。醫護人員(管理人員)要在現實條件下使戒毒人員認識到他們能做到什麼,幫助戒毒人員看到疾病康複的可能性,比如告訴他們藥物依賴是可以治療、康複的;或者告訴他們出現複吸和藥物渴求是正常的,怎樣才能不用藥。當戒毒人員接受了真實的希望後,才能發現自己擁有了逐步改變的可能性。
(二)自我管理技術
自我管理是指個體自我設定目標,履行、反饋目標並完成目標的一個過程。自我管理的評估與幹預的基本觀念是:教導人們在麵對問題情境時使用應對技能便會產生改變。如果當事人能負責任地去執行這些策略並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則治療效果的維護與普及化就會提升。
自我管理是谘詢與治療領域裏的一種新現象,20世紀70年代才開始出現並應用在臨床上。自我管理技術的一個優點是可以擴展到日常生活中進行,這在傳統的治療方法中是不能做到的;另一個優點是花費很少,因為戒毒人員在他們的治療過程中具有直接的作用,旨在自我改變的技術傾向於增加戒毒人員在治療過程中的參與和評價。
自我管理策略主要包括自我監控、自我獎賞、自我訂約以及刺激控製等。自我管理策略已應用在許多不同的群體與不同的問題上,如焦慮、沮喪以及痛苦。自我管理評估和幹預的基本思想是:教給人們在處理問題情境時使用應對技能,變化就會產生。
(三)心理支持谘詢
心理支持谘詢,顧名思義,就是在戒毒過程中提供心理支持。心理支持谘詢采用心理學知識和原理,以類似談心和說理等方式進行,最常用的方法為傾聽、指導、勸解、鼓勵、安慰疏導以及保證等內容。
心理支持谘詢,不論采用個別交談還是集體治療的形式,都是醫護人員(管理人員)應用語言作為治療的手段。語言是人類所特有的表達思維與進行社交活動的工具,醫護人員(管理人員)的語言往往對戒毒人員具有權威性,能產生極大的影響。當醫護人員(管理人員)用深入淺出的語言說明他們所產生的心理緊張狀態的前因後果、疾病的來龍去脈、治療方法等時,往往能平複他們的心理緊張。醫護人員(管理人員)再用語言支持他們內心所存在的正常的欲望、要求、思想與方法,就能促使他們克服那些錯誤的、有害的心理與行為,樹立起正確的態度和對疾病治愈的信心,從而使心理支持谘詢達到治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