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構築拒毒心理戰線(1)(2 / 3)

臭名遠揚,公安機關的嚴懲使他無路可走,他便回家吃起了“窩邊草”。為了錢,他打爹罵娘,敲詐勒索年邁的祖母,甚至連妹妹的男朋友都不放過。家裏人無奈之下欲送他去公安局,他竟然揚言要殺全家。被激怒的家人將不念親情的他送上了黃泉路。

沒有法製觀念的他受到了如此的懲罰,然而,不懂法的一家人也沒逃脫法律的製裁。為這個悲劇扼腕痛惜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知道法律的莊嚴和無情。

所以,中學生一定要多讀多看法製刊物、書報,多看電視的法製節目、新聞,增強法製觀念。

想一想:

在某省的一個高級戒毒所,一個16歲的少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竟說了這樣一番話,他的這些話令讀者非常吃驚:“我恨爸爸媽媽,我恨這裏的每一個人,我吸毒是尋找快樂,又不妨礙別人,他們為什麼把我關到這裏,幹涉我的自由。”聽了他的話,你是何感覺?他的行為妨礙別人了嗎?為什麼?

三、自我保護不能“瘸腿”

在社會環境急劇變動的今天,不能讓自身的自我保護能力“瘸腿”。許多學校現行的做法是點到為止,教育方法過於成人化、封閉化、簡單化,一旦出了大事才想起“重要”二字來。因此,學校很有必要專門開設一門“如何自我保護”的課程,使學生能更全麵了解社會形態,發揮學生自我保護的主體意識。

中學生自身也應意識到“自我保護”的重要性,不隨便與陌生人搭話、不隨便搭乘人家的車、不輕信陌生人的謊言、不給毒販創造機會。遠離毒品,應記住:

1.不對毒品抱有好奇心、僥幸心理;

2.不講哥們兒義氣,不逞能;

3.認清毒品危害之烈;

4.不借助毒品獲得心理安慰,有困難請父母幫忙;

5.萬一沾上毒品,不要顧及麵子而私下戒毒,需要到專業戒毒機構去戒毒。

毒販是無孔不入的,他們總是用那鷹鉤一樣的眼睛、警犬一樣的嗅覺來獵捕吸毒的對象,劫持青少年就成了他們的一項任務。麵對毒販的劫持、騷擾,我們一定要做到:

1.自信、自強,遇事報告老師、家長、民警等,尋求幫助;

2.不驚慌、想對策,乘其不備、出奇製勝。如若對方有凶器,千萬別跑、別喊,以免受傷。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做到:

1.要強身健體,學會幾手防身術;

2.要把沒用的錢、物放在家中,不擺闊、不攀比、不高消費,以防被壞人盯上;

3.放學結伴而行,不要閑跑閑逛。

吸毒給國家、社會、個人、他人帶來的災難無以言說,我們要發揮集體主義的精神,堅決與吸毒、販毒者作鬥爭,用學到的知識教育、感化他們,幫助公安部門一起幫教他們,使他們獲得新生。對於頑固不化的人,要利用法律武器懲治他們,為我們自己創造一個溫馨、文明、和諧的社會,維護我們自身的權利。

四、學會識別吸毒者

預防吸毒,首先要遠離吸毒者,中學生社會經驗、辨別是非的能力差,易上當受騙,所以更要謹慎小心,勿與吸毒者為伍。那麼什麼樣的人會是吸毒者呢?大體有以下幾種:

1.經濟狀況拮據:毒資是昂貴的,有些學生吸毒成癮後,常因付不起毒資而四處騙、借錢,家人、親戚、朋友、同學都成了他獵捕的對象,且常常是借了又借,借了不還。花言巧語、巧立名目。

2.行為明顯變化:本來有規律的人忽然變得懶惰、自私、歇斯底裏、殘忍、狠毒、大發脾氣;還有經常撒謊、掩飾自身錯誤,對家人漠不關心、轉移別人對自己的注意力。

3.有私藏行為:常私自藏東西,例如帶小包的毒品和吸毒用具:如錫紙、注射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