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最初是這樣的:一天,“老大”驚慌失措地來找金×,說自己出了些事,要求在他家躲幾天,因為金×的父母都出差到外地了,金×痛快地同意了。一連幾天都是金×替“老大”買食物。後來“老大”的毒癮發作,從床上滾到地上,懇求金×到某個秘密聯絡處給他買些毒品回來。金×猶豫片刻,出於哥們兒義氣,居然同意了。他偷出父母的錢,按照“老大”的囑咐,打電話和一個毒販聯係,而後親自去“取貨”。第一次十分順利,“老大”對他千恩萬謝。金×覺得這事並不難辦,很自豪。第二次,金×自己禁不住誘惑開始和“老大”一樣吸食毒品。後來,金×被抓進公安局。
金×在看管不嚴時,逃回他們犯罪團夥的據點,發現那夥人由於吸毒缺錢,策劃了一起搶劫案,已經全部被公安機關抓獲,金×到處尋找毒品來源,為了一點可以過癮的毒品,甚至給別人下跪稱別人“爺爺”,醜態百出。有一次,一個毒販子出於不正常心態想侮辱他,就在他拚命乞求毒品時,用眼睛看著旁邊的痰盂發出冷笑。金×被毒癮折磨得失去人格,端起痰盂就喝汙水,那真是使人嗤之以鼻的一個可憐蟲呀!
二、青少年染毒的客觀原因
(一)家庭環境的影響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導致青少年走上吸毒之路的主要家庭原因是家庭教育方法不當。很多家長要麼對子女過於嚴厲,要麼過分溺愛放縱;家庭破裂,父母相互推卸責任;“上梁不正下梁歪”,家庭成員的不良行為影響等。
有資料表明,家庭教育不良是導致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原因之一。家庭教育不良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麵。
1.家庭自然結構被破壞,缺乏應有的家庭教育。
家庭自然結構的破壞包括父母雙亡、父母離異、父母分居、父母再婚等。這些青少年,從小失去家庭的愛,沒有家庭的溫暖,甚至受繼父或繼母的虐待,得不到正常人應有的家庭教育,被迫到外麵去找“友誼”和“溫暖”而易被壞人引誘,誤入歧途。有些因升學就業無望,物質生活困難;有些人因為忍受不了繼父繼母的歧視、虐待,離開家庭流落社會。他們失去正當的管教,極易走上吸毒之路。
2.家庭成員長期不和。父母往往為一些非原則小事吵鬧不休,甚至動手打架。而孩子則成了出氣筒。
這樣,孩子心裏會產生厭惡及違抗情緒,覺得在家無安全感,討厭這個家庭,甚至會發展到互相仇恨。有的家庭成員品質不良,損人利己、損公肥私,生活腐朽,甚至偷盜、賭博等,這些都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不知不覺導致子女走向邪門歪道,甚至吸毒。
3.教育方法不恰當。有些家庭,雖然沒有結構的破壞,父母兄長的思想行為是端正的,主觀上也是“望子成龍”。但是,教育方法不當,也會適得其反。
一是溺愛、嬌慣。這在獨生子女型家庭中顯得尤為突出,父母對獨生子女過分寵愛,視為掌上明珠,孩子要什麼給什麼,有求必應。為了滿足孩子,他們可“上天攬月”也可“下海捉鱉”。孩子做錯了事,也一味遷就,甚至幫其隱瞞。久而久之,孩子掌握了父母特點,膽子自然會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高,從而養成任性、反抗的性格,這些孩子容易養成貪吃貪穿的壞習慣。二是簡單、粗暴。這些家長認為棍棒底下出狀元,不打不成才。他們動不動就是拳棍交加,實行高壓政策。這樣特別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迫使孩子逃跑在外,流浪街頭,結交流氓、扒手而加入吸毒人群。三是忽視、放縱。有些家長對子女隻養不教,錯誤地認為“樹大自然成材”,孩子長大了自然會好。加上有的家長工作確實很忙,故而對子女很少管教。父母不了解孩子的思想,有的孩子乘父母不在家,充分地利用自己的“自由度”,在家吃喝賭博,吸毒犯罪。
4.家庭的自由性大。有些城鎮待業青少年,其父母多有工作,他們初中或高中畢業後在家待業,沒有學校紀律的約束,又沒有工作,整天無所事事,也極易被毒品引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