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長約50厘米,有時臍帶會纏著胎寶寶。如果臍帶壓迫胎寶寶將會導致缺氧而危及胎寶寶的生命,應當引起注意。在分娩過程中,當醫生判斷胎寶寶危險時,會及時實施產鉗術或胎頭吸引術取出胎寶寶。情況嚴重時,則必須立即實施剖宮產手術。
什麼是會陰切開
會陰指的是陰道與肛門之間的軟組織。當胎寶寶的頭快露出陰道口時,在會陰附近施予局部麻醉,然後用剪刀剪開會陰,使產道口變寬,以方便胎寶寶的產出,這就是所謂的會陰切開術。
初產婦會陰緊,切開會陰是為防止不規則撕裂和損傷肛門。手術助產時,為了便於操作防止會陰裂傷,大多數準媽媽需切開。
會陰切開手術後的護理
會陰切開手術雖然很小,但因傷口位於尿道口、陰道口、肛門的交會部位,產後很易發生傷口不愈合、感染等,所以應在護理上多加小心,保持外陰清潔以防感染。另外,要勤換衛生墊,避免被血浸透,讓傷口浸泡在濕透的衛生墊上會很難愈合並易感染。此外,每天要用溫水勤衝洗會陰。
防止會陰切口拆線後裂開
會陰切開是輔助優生的一個重要手段,但畢竟屬於創傷,為防止會陰切口拆線後裂開,準媽媽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拆線後的幾天內避免做下蹲用力動作,如在解手時,宜先收斂會陰和臀部後再坐在馬桶上,屏氣用力常常是會陰傷口裂開的原因。
坐位時,身體重心宜偏向右側,以防傷口受壓、切口表皮錯開。
不宜在傷口拆線後當日出院,因傷口裂開多發生在傷口拆線當天。
專家指導
會陰傷口一般情況下4天左右拆線,腸線需慢慢吸收,約1個月左右恢複;性生活一般在產後2個月左右恢複。
了解超時生產的危險
超時生產又叫滯產,指分娩時的總產程,初產婦超過24小時或經產婦超過16小時。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子宮收縮乏力,其原因有胎頭與骨盆不相稱、胎位異常、子宮發育畸形(雙角子宮)、子宮肌瘤、精神緊張、疲勞、進食不足、用藥不當等。
由於生產時間過長,子宮收縮乏力,準媽媽疲勞,體力消耗過大,以致腸脹氣、排尿困難、脫水、甚至酸中毒,容易造成產後出血及感染。胎寶寶長時間承受子宮收縮的壓力,可造成胎寶寶缺氧、新生兒窒息,由此增加了手術分娩機會,從而使胎寶寶產傷、宮內感染的機會也隨之增加,出生後容易發生並發症。
何時入院待產最適合
自然分娩的準媽媽在孕38~42周之間分娩的占80%,小於38周分娩的占10%,還有10%將可能發生過期妊娠。臨產最主要的現象就是規律的腹痛,其特征是疼痛的間隔時間越來越短、持續的時間越來越長、疼痛的強度越來越強。如果持續30秒以上,間隔5~6分鍾,或10分鍾出現3次疼痛,可能就是臨產,可以入院待產。
需要提前入院的情況
有以下情況的準媽媽,要提前入院。
若發生胎膜早破,雖未臨產也應住院。
自覺胎動近1~2日明顯異常者。
產前檢查發現胎心異常,或臍血流異常、產前有陰道出血者。
確診為前置胎盤,即使不出血也應提早住院。
產前檢查發現羊水異常。
有並發症和合並症的準媽媽,或多胎妊娠的準媽媽。
胎位不正或骨盆狹窄且事先已決定做選擇性剖宮產的準媽媽。
應對產前恥骨疼痛
臨產前,如果準媽媽感覺恥骨疼痛到已經無法走路或正常生活,就應立即入院檢查。恥骨在正常情況下不會疼痛,當恥骨分離較大時,就可能引起牽拉痛,在走路尤其是上樓時疼痛明顯。這是因為上樓時後腳著地,身體重心偏向一側,造成左右恥骨形成剪切力,牽拉恥骨間的纖維軟骨及周圍韌帶,引起疼痛,分離嚴重者甚至引起韌帶斷裂、水腫、不能走路。
恥骨聯合分離較輕者,不影響日常的生活與工作,不需要特殊處理,隻要避免體力勞動和長時間行走就可以了。疼痛明顯時需臥床休息,而且要側臥位,其中以左側臥位為好。疼痛劇烈時,除臥床休息外,可用布製骨盆兜帶將骨盆紮緊,以減輕疼痛。
溫提馨示
如果胎寶寶較大,胎頭遲遲不入盆,為避免入盆後可能使恥骨聯合進一步分離,可以考慮行剖宮產結束妊娠。
產前陰道流水怎麼辦
如果臨近預產期陰道流水,準媽媽應先鑒別一下流出來的是否真的是水。因為有時接近預產期陰道分泌物增多,有的準媽媽還會有輕度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