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她學會了愛自己、愛生活,無論再遇到什麼挫折也不會放棄快樂的習慣,永遠開開心心、自由自在地活著。
我們快樂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的心靈所養成的習慣,培養歡暢的心境,養成快樂的習慣,生活就會變得更加精彩。
有位名人說:“困苦人的日子都是愁苦;心中歡暢者,則常享豐筵。”這段話的意義是告誡世人設法培養愉快之心,並把快樂當成一種習慣。讓昨天所有的陰霾煙消雲散,隻留下理性的經驗教訓做今天快樂的基石;把明天的杞人之憂擋在門外,隻讓美好的憧憬走進自己的小屋,讓自己盡情享受當下的人生!那麼,生活就好像一連串的歡宴,生存在其中,你將快樂無比。
興趣是不會說謊的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相當一部分女性抱怨工作不如人意,不遂心願,太累,沒有成就感,這是因為她們對自己的工作沒有興趣。將精力浪費在自己不喜歡而枯燥的工作上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可你要是問起她們喜歡幹什麼工作,有很多女性卻不能明確地給你答案。這正是她們人生失敗的地方。
女人要想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華,做出一番成就,就應該找到自己的興趣或者優勢所在,找準自己的位置。我們大家知道勞琳,大多數是在她成為加拿大總理夫人以後,但其實她本身也是一位很成功的職業女性。由於喜歡設計裝飾物,她成立了屬於自己的設計公司,是一個事業有成的女人。
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工作上,勞琳總是圍繞著自己的興趣轉,這也許正是她每天能露出燦爛微笑的原因。
我們也應該這樣,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並以此為基去經營自己的人生。有一句被人們說了無數次的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永遠都會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榮膺“世界十大知名美容女士”、“國際美容教母” 稱號的香港蒙妮坦集團董事長鄭明明就是一個在興趣的引導下走向成功的女性典範。
在印尼的華人圈子裏,鄭明明的外交官父親很有名望。鄭明明讀小學時,有一天父親特地將香港作家依達的小說《蒙妮坦日記》推薦給她。這是依達的成名作品,描寫了一個叫蒙妮坦的女孩子經過了愛情、事業的挫折之後,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的故事。按照父親的設想和願望,女兒以後應該也是個“高等知識分子”。然而,從小就喜歡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鄭明明對美的事物更感興趣。當她在街上看到印尼傳統服裝——紗籠布上那精美的手繪圖案時,她被藝術的無窮魔力深深吸引住了,被那些給生活帶來美麗的手工藝人的精湛技藝感動了,從此她便萌發了從事美麗事業的念頭。
鄭明明堅持要為自己負責,走自己想走的路。於是她瞞著父親到了日本,在日本著名的山野愛子學校開始了美容美發的學習。那所學校裏都是些富家女,大家每天的生活就是相互攀比,比誰衣服好看,誰打扮得漂亮等。但鄭明明不是這樣,因為她留學不是為了和她們攀比鬥豔,況且她也沒有閑錢攀比。由於得不到父親的支持,來到日本的她當時身上隻有300美元,這些錢在交完學費、住宿費後就所剩無幾。冬天的時候,她的同學都穿著各式各樣的皮衣,而她隻有一件破舊的黑大衣禦寒。平時下了課,鄭明明還要到美發廳打工。打工一是為了掙錢,二是為了學習人家的經驗。在打工期間,她仔細觀察每個師傅的技術、顧客的喜好、店裏的管理等以盤算自己未來的事業藍圖。
從日本的學校畢業以後,鄭明明來到了香港,租了間鋪成立了蒙妮坦美發美容學院。萬事開頭難,創業初期,她一人身兼數職,既是老板,也做工人;既迎賓,也要洗頭。堅信“時間就像海綿,要是擠總會有的”的鄭明明每天早睡晚起,至少工作11個小時。可是忙碌之餘,她還有個雷打不動的習慣,就是到了晚上把白天顧客留的姓名、特征、發型等資料建成檔案,以後經常翻閱,也便於下次和顧客溝通。
雖然經曆了很多的磨難,但鄭明明終於成功了。她成立了一個又一個的分店,並把戰場從香港轉向中國內地。從此,人們知道了蒙妮坦,也知道了鄭明明。
如果鄭明明按照父親的意願走上那條中規中矩的道路,憑借她的資質,說不定現在也會很成功,但是絕對不會比現在的她更輝煌。因為她選擇了自己興趣所在的道路,所以便會甘願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堅持。鄭明明的奮鬥道路給還處在事業選擇迷茫期的女性這樣的啟示:興趣就是你最佳的擇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