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能自己騎著驢,讓可憐的孩子跟著走呢?”農夫立刻叫兒子上來,和他一同騎在驢的背上。
快到市場時,一個城裏人大叫道:“喲,瞧這驢多慘啊,竟然馱著兩個人,它是你們自己的驢嗎?”另一個人插嘴說:“哦,誰能想到你們這麼騎驢,依我看,不如你們兩個馱著它走吧。”農夫和兒子急忙跳下來,他們用繩子捆上驢的腿,找了一根棍子把驢抬了起來。
他們賣力地想把驢抬過鬧市入口的小橋時,又引起了橋頭上一群人的哄笑。驢子受了驚嚇,掙脫了捆綁撒腿就跑,不想卻失足落入河中。農夫隻好既惱怒又羞愧地空手而歸了。
笑話中農夫的行為十分可笑,不過,這種任由別人支配自己行為的事並非隻在笑話裏出現。現實生活中,很多女人在處理人際關係時就像笑話裏的農夫,人家叫她怎麼做,她就怎麼做,誰抗議,就聽誰的。結果隻會讓大家都有意見,且都不滿意。
誰都希望自己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誰都希望自己在這個社會如魚得水,但我們不可能讓每一個人滿意,不可能讓每一個人都對我們展露笑容。通常的情況是,你以為自己照顧到了每一個人的感受,可還是有人對你不滿,甚至根本不領情。每個人的利益是不一致的,每個人的立場,每個人的主觀感受是不同的,所以我們想麵麵俱到,不得罪任何人,又想討好每一個人,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女人何苦讓自己太累心,不要在意太多,不必去讓每個人滿意,凡事隻要盡心,按照事情本來的麵目去做就好,簡簡單單的過好自己生活就行,否則就會像故事中的農夫一樣,費盡周折,結果還搞得誰都不滿意。
伯德:“哪裏有鮮花盛開,哪裏就有希望”
一個成功的女人不應該是工作中的“狂人”,而是生活中的“貧困者”。真正成功的女人,應該是一個懂得拚搏,更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她們會真心地去愛生活中隨見的一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哪怕是一棵樹、一盆花,她們都會用心地栽種,給它們生存的希望。
伯德夫人是一位致力環保的“護花使者”,她常說的一句話是,“哪裏有鮮花盛開,哪裏就有希望”。在丈夫當政期間,她支持推動了當時的重要項目之一——“美麗工程”。如今,華盛頓的許多地方春花怒放、綠樹成陰,也許就得益於她的倡導。
植物的生命力是很頑強的,隻需要給它一點土壤、一點水,它就能活得好好的。所以我們種養花草,並不是為了施舍愛心,而是在請求它們給你帶來大自然的感覺。在鋼鐵林立的城市裏,根本不可能有大自然的感覺。這個時候,要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就必須多一點想象力。看到一個嫩芽,要想象到欣欣向榮的早春,這就是城市人的悲哀。
不論在戶內還是戶外,選擇一棵你每天都可以看得見的花草植物,嚐試把它當成你的小嬰兒一樣去嗬護和關愛(照顧你的花草植物比照顧小嬰兒可容易多了——沒有不眠之夜,沒有尿布,沒有吵鬧)。你可以與花草植物聊天,告訴它你有多麼地愛它。真心地去愛護它,不論它是否開花,是死是活。當你向這些花草植物無條件地付出自己的愛時,你不再狂躁不安、惱羞成怒或匆匆忙忙,你處在一個充滿了愛的空間裏。每當你看見你的花草植物時,練習一下這種愛,至少每天一次。
不久,你將會看到你的愛與仁慈在這些花草植物身上的神奇作用。當你感到這種愛是多麼棒時,你能否也對你周圍的人付出類似的愛呢。練習不需它們因收到你的愛而改變或有所不同,就用原來的方式去愛它們吧,你的花草植物就是最好的老師——向你展示出愛的力量。
那麼你喜歡什麼樣的花呢?其實,花也如人一般,有其獨特的個性和品格。
“零落成泥碾做塵,隻有香如故”的是梅花。人們賞梅,或喜其香,香中別有清韻,有“牆角一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又有“暗香浮動月黃昏”;或愛其豔,豔而不妖;或賞其枝,姿態蒼雅而清秀;或讚其節,節堅而高潔;或頌其風采,喻之為“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
而陶淵明獨愛菊花,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菊花的品格也因此越發清高。而李清照也有“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而《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為菊花發出感慨:“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的很多,晉陶淵明獨愛菊,“千古高風說到今”;自唐朝以來,人們都很喜歡雍容華貴的牡丹花;而宋朝的周敦頤卻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如果說菊花是品格清高的隱逸者,牡丹花是盛世的富貴者,那麼蓮,也就是荷花,則是花中的君子。
還有芍藥、蘭花、水仙、月季、海棠、山茶等等。
當然,也不一定是這些名貴的花,還可以是從山中郊外采來的無名野花,可以是具有頑強生命力的仙人掌,可以是幾竿修竹……
花花草草,點綴生活,讓你的人生更富詩意,讓你的性情更美好。花草人生,何樂而不為?
有花有草的生活,才是愜意、舒適、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