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on 18:埃莉諾·羅斯福——“幸福不是目的,而是副產品”
埃莉諾·羅斯福是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的妻子,她做了12年的第一夫人,創了美國曆史之最;同時,她還保持了一個記錄,對丈夫的不忠容忍了29年。她不僅是一位偉大的妻子,還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活動家,是她改變了白宮女主人的傳統形象,賦予了“第一夫人”這個詞彙真正光彩照人的含義。
埃莉諾:“沒有你的承認,無人能使你自卑。”
埃莉諾長得並不漂亮,高高的顴骨、敦厚的鼻翼、突出的牙床加之180厘米的身高,使她在曆來以美貌著稱的美國第一夫人中顯得有些特殊。但是作為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社會活動家,她在公眾的眼中,是充滿自信的,而這正是她的個性魅力。
自信的女人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一個女人,隻有充滿自信,才能自在從容地享受生活、品味多彩的人生。然而,生活中,自卑常常在不經意間闖進我們的內心世界,控製著我們的生活。在我們有所決定、有所取舍的時候,自卑向我們勒索著勇氣與膽略;當我們碰到困難的時候,自卑會站在我們的背後大聲地嚇唬我們;當我們要大踏步向前邁進的時候,自卑會拉住我們的衣袖,告訴我們前麵危機重重,而僅憑一己之力根本無法應對。自卑就像蛀蟲一樣啃噬著我們的人格,它是我們走向成功的絆腳石,它是快樂生活的攔路虎。二十幾歲的女性朋友們,你是否也曾遭受自卑的困擾,還是你現在正活在自卑的陰影之中?
王璿在一家大型的日本企業上班,畢業於某著名語言大學。大學期間的王璿是一個十分自信、從容的女孩。她的學習成績在班級裏名列前茅,是男孩追逐的焦點。然而,最近,王璿的大學同學驚訝地發現,王璿變了,原先活潑可愛、整天嘻嘻哈哈的她,像換了一個人似的,不但變得羞羞答答,甚至其行為也變得畏首畏尾,而且說起話來、幹起事來都顯得特別不自信,和大學時判若兩人。每天上班前,她會為了穿衣打扮花上整整兩個小時的時間。為此她不惜早起,少睡兩個小時。她之所以這麼做,是怕自己打扮不好,遭到同事或上司的取笑。在工作中,她更是戰戰兢兢、小心翼翼,甚至到了謹小慎微的地步。
原來到日本公司後,王璿發現日本人的服飾及舉止顯得十分高貴及嚴肅,讓她覺得自己土氣十足,上不了台麵。於是她對自己的服裝及飾物產生了深深的厭惡。第二天,她就跑到服飾精品商場去了。可是,由於還沒有發工資,她買不起那些名牌服裝,隻能悻悻地回來了。
在公司的第一個月,王璿是低著頭度過的。她不敢抬頭看別人穿的正宗的名牌西服、名牌裙子,因為一看,她就會覺得自己窮酸。那些日本女人或早於她進入這家公司的中國女人大多穿著一流的品牌服飾,而自己呢,竟然還是一副窮學生樣。每當這樣比較時,她便感到無地自容,她覺得自己就是混入天鵝群的醜小鴨,心裏充滿了自卑。
服飾還是小事,令王璿更覺得抬不起頭來的,是她的同事們平時用的香水都是洋貨。她們所到之處,處處清香飄逸,而王璿自己用的卻是一種廉價的香水。
女人與女人之間,聊起來無非是生活上的瑣碎小事,主要的當然是衣服、化妝品、首飾,等等。而關於這些,王璿什麼話題都沒有。這樣,她在同事中間就顯得十分孤立,也十分羞慚。
在工作中,王璿也覺得很不如意。由於剛踏入工作崗位,工作效率不是很高,不能及時完成上司交給的任務,有時難免受到批評,這讓王璿更加拘束和不安,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此外,王璿剛進公司的時候,她還要負責做清潔工作。看著同事們悠然自得地享用著她倒的開水,她就覺得自己與清潔工無異,這更加深了她的自卑意識……
生活中,像王璿這樣優秀的女孩竟也會被自卑所侵蝕、拖累,可見自卑是多麼有害的心靈毒瘤。王璿這樣的自卑者,總是一味輕視自己,怕正麵接觸別人的優點,回避自己的弱項。這種情緒一旦占據心頭,就會腐蝕一個人的鬥誌,猶豫、憂鬱、煩惱、焦慮也便紛至遝來。
其實,世界上每一個事物、每一個人都有其優勢,都有其存在的價值。二十幾歲的女性朋友們,自卑是一種沒有必要的自我沒落,具有自卑心理的人,總是過多地看重自己不利和消極的一麵,而看不到有利、積極的一麵,缺乏客觀全麵地分析事物的能力和信心。這就要求我們努力提高自己透過現象抓本質的能力,客觀地分析對自己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尤其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和潛力,而不是妄自嗟歎、妄自菲薄。
十來歲時,惠特尼·休斯頓在她母親——20世紀60年代美國“甜美靈感”樂隊創始人的密切關注下,培養出了良好的歌唱才能。休斯頓17歲那一年,一次她正在為當晚與她母親同台演出的演唱會做準備時,突然接到了她母親打來的聲音嘶啞的電話:“我的嗓子壞了!不能唱了!”聽到母親的話後,休斯頓很著急地說:“我總不能一個人上台去唱啊!” 她的母親卻對她說:“你完全能夠一個人唱,因為你很棒!”休斯頓自己也認為自己可以一個人勝任,於是,她第一次獨自走上了舞台。結果是,休斯頓因此一唱而成了美國的王牌歌手。
休斯頓的成功是一次意外促成的,但更重要的是,她擁有堅定的自信,並把握好了這次難得的機會。如果休斯頓對自己缺乏必要的信心,不敢獨自登台表演,也許美國就少了一個王牌歌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自卑的人是拿自己的短處去對比人家的長處,卻忽視了自己也有人所不及的地方。自卑是心靈的腐蝕劑,自信卻是心靈的發電機。埃莉諾曾說過:“沒有你的承認,無人能使你自卑。”每一位女人,無論身處何境,都不要讓自卑的冰雪侵占心靈,而應燃燒自信的火炬,始終相信自己是最優秀的,這樣才能調動生命的潛能,去創造無限美好的生活。
隻需改變自己一點點
我們常說: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這個世界都處在不斷的變化中,變是絕對的,不變隻是相對的。隻有承認改變,接受改變,把握改變,我們才能不斷取得進步,突破自我,跟上時代改變的腳步。
埃莉諾起初並不熱衷於政治,隻因嫁給了羅斯福總統,才與政治結緣。為了幫助和支持丈夫,她積極地參與政治活動,學習羅斯福公眾演講的政治策略,不斷地尋求新的突破。她曾說過:“你一定要去做不能做的事。”正是這種敢於挑戰和突破自我的精神,帶來她精彩的人生。
《中國美容時尚報》社長兼總編輯張曉梅女士,是“中國美”概念的首倡者,被稱為“中國美容經濟女掌門”。她也是一位勇於在改變求發展的成功女性。
張曉梅出生於一個軍人家庭,從小隨父母一起生活在四川一個偏僻山區的部隊裏。長期封閉的環境以及狹小的交際範圍讓她倍感單調無趣的同時,亦令她對自己的未來感到十分迷茫。參加工作後,張曉梅被分配到某部隊的一軍事研究所,從事計算機類科研工作。如果按照正常的軌道,她大可安穩地就此工作生活下去,並一步一步地走向更高的位置。但是,張曉梅發現,這似乎並不是她想要的,她希望找到一個人生目標,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盡管在工作中表現出色,但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張曉梅最終還是決定轉業。1988年,張曉梅離開了那個“有安全感、有保障”的舒適環境,她先是進入了香港的《亞洲風物》雜誌社,做了一名記者。憑借著天資和勤奮,才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她就當上了社長助理。而在這家雜誌社工作了1年後,她向社長遞交了辭職。後者當時對此特別不能理解:“你們內地的記者能拿到我的一本記者證,是夢寐以求的事情,你為什麼要離開這?”她說:“我很想獨立地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1989年12月,這個渴望獨立的女人在成都開設了自己的第一家美容院。隨著生意的日漸紅火,她的店麵也越開越大,從最初的幾平方米到一兩百平方米再到到幾百平方米,她成功地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從部隊轉業,然後打工,最後自己創業,張曉梅用實際的行動完成了自己的職業三級跳,也最終找到了理想中的舞台。
同樣不貪圖安逸,勇於在變化中不斷突破自我的還有鳳凰衛視的著名主持人吳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