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on 6:多麗絲·施羅德——以筆作刀,另類第一夫人替夫“出牌”(1 / 3)

Lesson 6:多麗絲·施羅德——以筆作刀,另類第一夫人替夫“出牌”

年輕貌美,才華出眾。這是當年34歲的多麗絲·施羅德成為德國曆史上最年輕的總理夫人時報紙的溢美之詞。除此之外,她還是一位非常具有影響力的第一夫人,為了丈夫格哈德·施羅德,她從幕後走出來,開創了德國第一夫人“指點江山、替夫出征”的先河。

做丈夫最忠實的信徒

西方神話裏,夏娃是用亞當的肋骨做的。這樣的說法總是讓人感覺到女人對男人的依附性,所以我們在前麵的章節也反駁過這樣的說法。不過有些時候,換個視角來看,女人真的可以做男人的骨頭,並且是“主心骨”。就像在夫妻之間,很多時候,如果沒有妻子的支持,丈夫就難以完成自己的事業。

施羅德的勝利很大一部分歸功於多麗絲的信任和支持。她從來不幹涉丈夫的工作,也不到丈夫的辦公室去,隻是在丈夫需要幫助的時候,站出來拉他一把。對此,施羅德也非常滿意,他常常稱讚多麗絲:“她支持我的方式給了極大的幫助。”

有人說,男人最強的激發力是取悅女人的欲望。這樣的說法有幾分道理。古代獵人為了在女人麵前表現英勇,與野獸搏鬥帶回食物。現代的男人仍擁有取悅女性的欲望,他們去創富和獲得權勢和名氣,除了滿足男人天生的征服欲望以外,也是為了能給妻子和其他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

大部分的男人不會承認,他們易受自己所喜愛的女人的影響,因為雄性動物天性就喜歡被認為是物種中的強者。此外,聰明的女人也會認同這種男子漢氣概的特質,且明智地對這一點不予以爭辯。有些男人知道自己受周圍的女人——妻子、情人、母親或姊妹——的影響,但他們會機敏地不過度反抗這股影響力。因為他們夠聰明,知道如果沒有女人所給予的正確的影響力的話,他們是不會快樂和完整的。尤其是當他的事業無人喝彩時,作為妻子的你更應當成為他唯一的觀眾,成為他不可缺少的“主心骨”。

19世紀末,密西根底特律的一個電燈公司以月薪11美元雇用了一名年輕的技工。他每天工作十小時,回家以後,還常常花費半個晚上在一間舊棚子裏工作,想要設計出一種新的引擎。他的父親是個農夫,認為他的兒子是在浪費時間。鄰居們都說,這位年輕技工是個大笨牛。

每個人都在取笑他,沒有人認為他笨拙的修補能夠造出什麼東西來。當時,隻有一個人相信他會成功,那就是他的太太。當白天的工作做完以後,他的太太就在小棚子裏幫助他研究。冬天,天色很早就暗了,他太太提著煤油燈,使他能夠工作。他太太的牙齒在寒冷中顫抖著,手凍成了紫色。但是她相信她先生的引擎有一天會設計成功,所以她先生稱呼她是自己的“信徒”。

後來,這個異想天開的稀奇玩意終於成功了。1893年,在這個年輕人30歲生日的前幾天,他的鄰居們都被一連串奇怪的聲音嚇了一大跳。他們跑到窗口,看到那個大怪人——亨利·福特和他的太太,正乘坐著一輛沒有馬的馬車,在路上搖晃著前進。那輛車子真的可以跑到轉角那麼遠而又跑回來。

一個新工業誕生了,這是對這個國家有著深遠影響的工業。如果亨利·福特是這個新工業之父,當然福特夫人這位“信徒”,就有權利被叫做新工業之母了。 五十年以後,當福特先生,被問到他下一次出生時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我不在乎,”福特先生說,“隻要能夠和我太太在一起。”他終生都稱他的太太為“信徒”,而且希望永遠和她在一起。

每個男人都需要一個信徒,一個在環境艱苦的時候,仍然護衛著他的女人。當別人都不相信他的時候,當處境危急的時候,當他失敗的時候,男人需要一個建立起他的抵抗力和自信心的太太,讓他知道沒有任何事情能夠動搖她對他的信任。如果連他的妻子都不信任他,還有誰會信任他呢?

當法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家凡爾納還沒有成功的時候,他把小說稿寄到出版社,可是一次次地被退回來。當退到第十七次的時候,他灰心沮喪極了,把書稿投進火爐,發誓今世再也不寫書了。可是他的妻子,一位可敬的女人,一把將書稿從火爐裏搶出來,對丈夫說:“你再試一次吧,親愛的。我相信你,你能行。”凡爾納在妻子的鼓勵下,再一次投稿,這次成功了,而且一舉成名。

人們常常用“相知以心,相濡以沫”來形容朋友之間的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實際上,這兩句話對夫妻更為合適,相互安慰,相互鼓勵,相互扶助,對夫妻來說實在太重要了。在正常情況下,夫妻要共同生活五十年或更多的時間,在這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哪能總是風和日麗、一馬平川呢?總難免有磕磕碰碰、艱難曲折。在這種情況下,人對人的安慰和鼓勵、支持和幫助就十分重要了。夫妻之間心心相印,命運與共,能最敏感地覺察到對方的情況變化,能最深刻地了解對方的心理特征,說的話最親切、最有力,對對方的情緒能起到很大的穩定作用,就是對方的“主心骨”。

丈夫競選,妻子搖筆杆助威

不要以為“知識就是力量”是一句無聊的口號,對於女人來說,知識的確是一種力量,它可以提升女人的內在氣質,讓她更具魅力。

多麗絲之所以能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力,與她出眾的才華、犀利的筆鋒是不可分割。和其他的第一夫人不同,她喜歡舞文弄墨,用她手中的筆幫助丈夫。當年,施羅德參加競選時,她還以筆作刀,“刻”出響亮的主題,團結更多的施羅德的支持者。正是知識的力量,賦予了她獨特的魅力。

可是,在經濟時代裏,越來越多的女性對知識的作用產生了質疑。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學曆高的人或者是書念得不差的人,一旦在生活或工作上出了差錯,就會被罵“書念得那麼多有什麼用?!”不要懷疑,不是連媽媽都這樣訓過你嗎?

小惠自認是生活白癡,念那麼多年的書對她做家事、煮飯、洗衣服,討好別人、和社會上的人耍心機、交男朋友、寫求職信、麵試、玩股票、看外彙等,真的是一點用也沒有。尤其是念了一個不用看外文書的科係,對她增進英文能力更是一點用也沒有。甚至有一位長輩還當麵告訴她:“從現在開始,你兩個月都不要看任何書,連報紙都不要去看,越看越笨!”小惠那時也覺得很有道理,因為想那些抽象的事情隻會讓自己的思考老是打結。

生活中,這樣的人大有人在,甚至有人認為學那麼難的數學做什麼?做生意的時候能用到加減乘除就夠了。大學畢業生的薪水有時卻比不上一個高職生或初中生,擺路邊攤都比在銀行上班收入不知道要多多少,聽來真令人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