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詩香流年

林徽因的詩,有一種東方的典雅之美,平靜自然,瀟灑流暢,就像她的為人,從不矯揉造作,永遠追求內心與外表的和諧統一。這種沒有偽態的自然與樸素,灌注了她文學創作的始終。

像個靈魂失落在街邊,

我望著十月天上十月的臉,

我向霧裏黑影上塗熱情

悄悄的看一團流動的月圓。

我也看人流著流著過去來回

黑影中衝著波浪翻星點

我數橋上欄杆龍樣頭尾

像坐一條寂寞船,自己拉纖。

我像哭,像自語,我更自己抱歉!

自己焦心,同情,一把心緊似琴弦,——

我說啞的,啞的琴我知道,一出曲子

未唱,幻望的手指終未來在上麵?

《十月獨行》裏,林徽因是一個在歲月中行走的孤獨者。她孑然一身,佇立在廣袤的天地,看人來人往,細數那些被記憶雕刻的時光。如她在詩裏所說,“像坐一條寂寞船,自己拉纖”,由自己尋找生命的真相。

林徽因的詩歌創作在京派文學的活動中逐漸走上巔峰。這一時期除了《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以外,她發表的主要詩作有《十月獨行》《雨後天》《秋天,這秋天》等。

是誰笑得那樣甜,那樣深,

那樣圓轉?一串一串明珠

大小閃著光亮,迸出天真!

清泉底浮動,泛流到水麵上,

燦爛,

分散!

是誰笑得好花兒開了一朵?

那樣輕盈,不驚起誰。

細香無意中,隨著風過,

拂在短牆,絲絲在斜陽前

掛著

留戀。是誰

笑成這百層塔高聳,

讓不知名鳥雀來盤旋?

是誰笑成這萬千個風鈴的轉動,

從每一層琉璃的簷邊

搖上

雲天?

這首《深笑》可以說代表了林徽因當時詩歌風格的轉變,筆調變得清麗明快。同時也可以看出林徽因一個時期內的總體上的美學追求,清新、細膩、純淨,仿佛每一個句子都有很高的透明度,同時又很講究韻律美、建築美、音樂美。

還有她的《藤花前——獨過靜心齋》:

紫藤花開了

輕輕的放著香,

沒有人知道……

紫藤花開了

輕輕的放著香,

沒有人知道。

樓不管,曲廊不做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