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裘沛然:病自心頭生,治病之本在於治心(1 / 3)

第二十六章 裘沛然:病自心頭生,治病之本在於治心

裘沛然,原名維龍,1916年生於浙江慈溪。童年入私塾,後從叔父裘汝根學針灸。1930~1934年入上海中醫專門學校學習,並在名醫丁濟萬診所臨床實習,又常請益於謝觀、夏應堂、程門雪、秦伯未、章次公諸先生之門,深得上海諸名家的青睞。1934~1958年懸壺於慈溪、寧波、上海,以行醫自給。1958年執教於上海中醫學院(今上海中醫藥大學),現任上海中醫藥大學和上海市中醫研究院專家委員會主任、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2009年被授予“國醫大師”稱號。

裘老行醫70餘載,以善於治療疑難雜症著稱,並且在中醫基礎理論、各家學說、經絡針灸、傷寒溫病、養生等理論領域有諸多建樹,力倡“傷寒溫病一體論”,澄清了傷寒溫病的異同問題。在養生方麵,他提出養生且莫貪生、養生貴在識度與守度、養生首先養心等理念,並創製了一張養生的精妙方劑——“一花四葉湯”。一花,即指身體健康長壽之花;四葉,即一為豁達,二為瀟灑,三為寬容,四為厚道。

不貪生本身就是在養生

大師手記

養生奧旨莫貪生,生死夷然意自平。

千古偉人盡黃土,死生小事不須驚。

——摘自《劍風樓詩集》

國醫釋讀

宋代張載曾說:“生吾順事,歿吾歸焉。”萬物有生必有死,這是自然規律,不用貪戀也無可逃避。宇宙無窮,天地寥廓,人在其中隻占七尺之地,僅度數十寒暑,猶如滄海一粟,即使存活幾百年,也不過是電光石火,一瞬而已。因此,裘沛然教授認為:養生首先不能貪生,要有曠達的思想與淡泊的胸懷,樹立正確的生死觀。衣可蔽體,食可果腹,房屋可以遮風雨,短暫人生,能為社會多做些好事,也就足夠了。

事實上,越是貪生怕死之人越容易早死,這是因為,怕死的人經常情緒不穩定,時刻處在焦慮驚慌之中,而這正是養生的大忌。中醫經典《素問·舉痛論》說:“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又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等,都說明了七情的過度偏激對人體的氣血、髒腑均有一定的損害。

裘老在長期臨床中,觀察到有不少危重病人或身患絕症者,凡是能坦然自若地麵對病情,積極配合醫生診療的,大多心寬體泰,病情逆轉,漸入佳境,甚至完全康複。反之,憂愁恐懼的病人,則會精神崩潰、氣血耗散,病情加速惡化。中醫學認為,病人的精神狀態是本,醫生的治療措施是標,醫生的治療措施通過病人的“神機”(抗病能力)才能發揮治療效應,如果病人精神已經崩潰,那麼再好的治療措施也無濟於事。所謂“標本不得,邪氣不服”,關於養病,積極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

健康回音壁

對待生死的態度,即對待人生的態度,白居易《浩歌行》雲:“既無長繩係白日,又無大藥駐朱顏。”因此,人不必刻意追求健康長壽,重要的是珍惜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從容、淡定、坦然地麵對生活,品味人生,樂天知命,以審美的眼光打量這色彩繽紛的世界,詩意地活在真實的生命感受之中,健康長壽就會不期而至。

“一花四葉湯”,讓身體達到“全神”狀態

大師手記

養生貴在全神,就是努力使自己保持至善至美、恬淡寧靜的心態。摒除邪惡和貪欲之心,不慕求浮榮,不損人利己,破除私心雜念,要有忠恕仁厚、純一無偽的精神。這樣,人體才能氣血和暢、五髒安寧、精神內守、真氣從之,達到應享年壽。

——摘自《現代養生》

國醫釋讀

關於養生,除了“莫貪生”之外,裘老還提出一個著名的概念,即“全神”。中醫學中的“神”是人生命的內核,而裘老所說的“全神”不是通常所說的感覺思維、神色、神氣,而是指“神明”的妙用。《荀子·天倫》說:“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之謂神。”《淮南子·泰族訓》又說:“其生物也,莫見其所養而物長;其殺物也,莫見其所裘而物亡,此之謂神明。”

裘老認為,“神”實際上就是科學家尚未了解的宇宙界的自然運動變化的規律,它是“妙萬物而為言”的。作為萬物之靈長,人類的“神”是最全的,所以人體的生長衰老以及氣血精髓的充養、喜怒哀樂的調控、對外界環境的適應等諸多生理活動,無不依靠“神”來主宰。這就好比每個人都有一部精密的“自動機器”,具有自我調節、自我修補、自我適應、自我控製四大功能。然而,人體這四大功能,隻在精神不受損害的情況下才能充分發揮作用。因此,要想身強體健,首先要全神。

裘老指出,一個人要想達到“全神”,就必須運用各種修身養性、澄心息慮的方法,使自己的心態保持至善至美、恬淡寧靜。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摒除邪惡和貪欲之心,不慕求浮榮,不損人利己,破除私心雜念,要有忠恕仁厚、純一無偽的精神。

為了讓大家澄心息慮,達到全神之境界,裘老開出了一張精妙方劑——“一花四葉湯”。一花,即指身體健康長壽之花;四葉,即豁達、瀟灑、寬容、厚道。

1.豁達

裘老說:“榮華富貴有什麼好稀罕的,即使你多活幾十年,也隻是一刹那,任其自然,何必強求。”一個人,隻有具備了裘老這樣“富貴於我如浮雲”的豁達胸襟,才能看淡得失,心平氣和,形神康泰。

2.瀟灑

瀟灑,原指清高灑脫、不同凡俗之意。裘老意為輕鬆、舒暢的意思,即充滿生機、超越自我、生活充實、身心愉悅,從而有利於健康。誠如李白在《遊水西簡鄭明府》詩中曰:“涼風日瀟灑,幽客時憩泊。”

3.寬容

即寬恕,能容納他人。寬容待人是人生的一種美德,也是處理和改善人際關係的潤滑劑,不但能使人心寬體胖、氣血調和,而且對於社會的和諧也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