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徐景藩:養護脾胃強根本,多種方法齊上陣(3 / 3)

(2)車前草100克,蘇葉15克,煎水,每日l~2次,浸洗雙足,保持一定的水溫。適用於慢性寒濕泄瀉。

(3)皮硝(或芒硝)敷臍,用量每次30克,用法同前。適用於因食滯而引起的泄瀉。如食滯兼寒者,加肉桂粉2克,拌勻後外敷。

健康回音壁

近年來兒童患胃病的人數正在逐年上升,就連一些乳牙還沒長齊的幼兒也有不少胃病患者。兒童為什麼會患胃病呢?究其原因,不外乎吃冷飲太多(冬天、夏天都吃)、零食太濫、進食不定時等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損害了脾胃。因此,為了防止孩子患胃病,要及時指導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鍛煉自製力,不要貪戀冷飲和零食,不要挑食,要按時進餐。

徐景藩驗方四則,向脾胃病發起“總攻”

大師手記

補益脾胃不宜用黃芪甘溫升陽,平肝息風又不宜投藥過量。我的經驗用藥為白術、山藥、甘草、茯苓、桑葉、決明子、天麻、鉤藤等隨證配用之。

——摘自《徐景藩脾胃病治驗輯要》

國醫釋讀

《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裏麵講道:“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將脾胃的受納運化功能比做倉廩,可以攝入食物,並輸出精微營養物質以供全身之用。如果脾胃氣機受阻,脾胃運化失常,那麼五髒六腑無以充養,精、氣、神就會日漸衰弱。

有人說,脾胃是人體的能量源頭,和家電沒電什麼都幹不了一樣。此話不假,脾胃管著能量的吸收和分配,脾胃不好,人體電能就缺乏,電壓低,很多費電的器官都要省電、節省,導致代謝減慢,工作效率降低或幹脆臨時停工。若五髒六腑都無法好好工作,短期還可以用蓄電池的能源,透支肝火,長期下去就不夠用了,疾病就出來了。由此看來,養好後天的脾胃這個發電廠有多麼重要!

徐景藩教授在脾胃病研究方麵造詣頗深。他認為,脾病常見泄瀉、脹滿、水腫、脘痛等,主證有脾氣下陷、脾陽虛、脾陰虛,兼證有食積、濕困、停飲、水腫;胃病有氣病、血病、胃寒、胃熱、胃脘痛等,主證有中虛氣滯、肝胃不和、胃陰不足。在此,我們搜集了其治療脾胃病的4則驗方,以供相關患者參用。

1.殘胃飲

【組成】炒白術、炒枳殼、製香附、柿蒂各10克,五靈脂6~10克,炒白芍、刀豆殼各15克,石見穿15~30克。

【用法】每日一劑,加水煎至100~150毫升,2次煎服。

【主治】適於胃次全切除術後殘胃炎,可酌情加減。

2.養胃湯

【組成】北沙參、石斛、炒當歸、綠萼梅、炒山藥各10克,麥門冬、川百合、杭白芍各15克,木蝴蝶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適於慢性胃病屬胃陰虧虛證。

3.舒肝和胃湯

【組成】蘇梗、製香附、炒枳殼、佛手片各10克,炒白術、石見穿各15克,雞內金、炒陳皮各6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2次,分早、晚2次溫服。

【主治】適於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下垂、胃黏膜脫垂等肝胃氣滯證。

4.久瀉方

【組成】焦白術、焦楂曲、補骨脂各10~15克,炒山藥、仙鶴草各15~30克,焦白芍、茯苓各15克,炒防風10克,黃連2~3克,炙甘草5克;若大便膿血加地榆15克,苦參、煨木香各5~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適於久瀉脾腎兩虛兼肝鬱之證。

健康回音壁

脾胃是人體的能量之源,管著人體能量的吸收和分配,脾胃不好,導致代謝減慢,五髒六腑都無法好好工作。因此,養好脾胃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在這裏,我們為大家推薦一種脾胃保健茶,食欲不振、脾胃虛弱的人可以長期飲用。

【材料】鬆子2顆,花生5顆,核桃3個,烏龍茶2克,熱開水250毫升。

【做法】

1.鬆子、花生、核桃洗淨、瀝幹備用;花生炒熟後去皮;壺中放入烏龍茶,以熱水略洗,去雜質後除去水分備用。

2.研缽中放入炒熟花生、核桃、鬆子,將之研磨成細末。

3.將研磨好的細末加入裝有烏龍茶的壺中,注入熱開水,靜置2分鍾後即可裝杯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