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釀酒、飲酒到賞酒、論酒,酒已滲透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麵,並逐步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文化——酒文化。
酒與醫素有不解緣,繁體“醫”字從“酉”,酉者酒也。《黃帝內經》有“湯液醪醴論篇”,專門討論用藥之道。所謂“湯液”即今之湯煎劑,而“醪醴”者即藥酒也。顯然,在戰國時代對藥酒的醫療作用已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
酒性溫,味辛而苦甘,有溫通血脈、宣散藥力、溫暖腸胃、祛散風寒、振奮陽氣、消除疲勞等作用。適量飲酒,可以怡情助興,過飲則亂性,酗酒則耗損元氣,甚至殞命。醫家之所以喜好用酒,是取其善行藥勢而達於髒腑、四肢百骸之性,故有“酒為百藥之長”的說法。其實,酒是一種最好的溶媒,許多用其他加工方法難以將其有效成分析出的藥物,大多可借助酒的這一特性而提取出來,並能充分發揮其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的藥效,這就是藥酒曆經數千年而不減其魅力的緣由所在。
李老一生秉持“不為良相,即為良醫”的信念,行醫數十寒暑,並獲得“用藥得當,可以通神”的好評。作為一名中醫大家,他對藥酒也是情有獨鍾。以傳統古方為基礎,積數十年臨床經驗,李老終於配製出六壇保健藥酒。在這裏,我們將這六壇酒的配製方法公之於眾,以望更多的人能夠從中受益。
1.首烏益壽酒
【處方】何首烏10克,黑芝麻10克,黃精10克,當歸10克,枸杞子10克,杭白芍10克,黃芪10克等。
【配法】將上藥共煎成濃汁,過濾去渣,兌入25度500毫升高粱白酒內。如多配可按比例類推。
【服法】每日2次,每次20~50毫升。
【主治】鬢發早白、腎虛腰酸、腿軟乏力、氣虛血弱,久服無副作用。
2.丹參酒
【處方】丹參10克,檀香5克,木香5克,砂仁5克,赤芍10克,黨參10克等。
【配法】將上藥共搗成粗末,加入25度白酒500毫升,浸泡2周,澄清去渣,以不見雜質為佳。
【服法】每日3次,每次20毫升。
【主治】冠狀動脈硬化性心髒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等,有活血化淤、益氣強心作用。
3.養血安神酒
【處方】茯神10克,炒棗仁10克,五味子5克,夜交藤5克,秫米5克,杭白芍5克,琥珀粉5克,桑葚5克。
【配法】將上藥共研細末,兌入25度白酒500毫升,浸泡2周,再過濾去渣。
【服法】每晚服30~50毫升。
【主治】長期失眠,入睡難,醒得早,多驚恐夢,日久體弱,記憶力差,神疲乏力等症。
4.玉屏風酒
【處方】黃芪15克,防風10克,白術15克,柴胡10克等。
【配法】將上藥共研細末,兌入低度白酒500毫升,澄清後,去掉沉渣。
【服法】每日3次,每次20~30毫升。
【主治】體弱畏風或氣候變化時易感冒者,有補氣扶正、抗風寒、防感冒之功效。
5.枸杞子酒
【處方】枸杞子60克,桑葚子20克,百合20克,蓮子10克等。
【配法】將上藥兌入500毫升低度白酒內,浸泡2周,澄清去渣,不去掉原藥亦可。
【服法】每次日2次,每次20~30毫升。
【主治】補腎益精、安神滋陰,治水腫脹滿、腰背酸痛等症。
6.生脈酒
【處方】黨參10克,麥冬10克,五味子5克,龍眼肉20克等。
【配法】將上藥濃煎去渣,兌入低度白酒500毫升。
【服法】每日3次,每次15毫升。
【主治】為強心複脈劑。可補氣斂汗,對氣短、口渴、脈虛弱等症有療效。
健康回音壁
將強身健體的中藥與“百藥之長”的酒“溶”於一體的藥酒,不僅配製方便、藥性穩定、安全有效,而且因為酒精是一種良好的半極性有機溶劑,中藥的各種有效成分都易溶於其中,藥借酒力、酒助藥勢而充分發揮其效力,提高療效。
中醫認為久患疾病必將導致正氣虧虛、脈絡淤阻,因此各種慢性虛損疾病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氣血不暢、經脈滯澀的問題。藥酒中含有補血益氣、滋陰溫陽的滋補強身之物,加上酒本身辛散溫通的功效,有利於各種慢性虛損性疾患的防治,同時還能抗衰老,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