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才藝的最佳年齡
寶寶學習一些才藝特長是件好事,但家長除了要尊重寶寶自己的興趣外,還應根據寶寶生理發展的特點,理智地選擇學習的內容和時間。
學小提琴的適齡期:小提琴演奏是單手拿琴站立演奏,要想演奏出優美的音樂,對手指尚短、力量不夠的寶寶來說過於勉強。因此,建議學習小提琴的年齡為5~6歲。
學鋼琴的適齡期:學習鋼琴需要寶寶具備一定的能力,這其中包括寶寶的認知能力、精細動作的協調能力及手指的力度、手發育的大小等。因此,一般4~5歲學習鋼琴比較適宜。當然,也可根據寶寶的情況提早或推遲。
學繪畫的適齡期:由於寶寶在1歲多就已經開始“塗鴉”了,2~3歲開始對形狀、顏色產生興趣,因此,2~3歲的寶寶開始學習繪畫比較適宜。
學書法的適齡期:書法是一種技巧性很高的藝術,必須按照學習規律,一步一步學習,再經過長期的練習,才能掌握書法的主要技巧。所以,學習書法,年齡不宜太小。學齡兒童從三年級開始學習書法,較為適宜。
學英語的適齡期:幼兒期是口語發展的最佳年齡階段。正常寶寶4歲時便能掌握母語的全部語音,而且也能學會其他民族的語言。因而隻要家庭條件允許,寶寶從1~2歲就可以開始接觸英語,3歲以後可以跟著老師正規學習。
學體操的適齡期:根據幼兒發育,1歲寶寶能跟著節奏手舞足蹈,搖擺身體,2歲寶寶可以抓住東西,3歲寶寶可以跑到目的地,4歲寶寶會單腳跳、翻跟鬥。體操的學習是越早開始越有完成高度技巧的可能性。一般來說,體操從3歲開始學習較為適宜。
學乒乓球的適齡期:如果3歲的寶寶能學會丟球、接球的動作,一般來說就能打乒乓球了。寶寶如果有興趣,就沒有什麼適齡期,也就是說隨時都可以開始學乒乓球。
音樂才能的啟蒙培養
寶寶的音樂才能可分為幾個發育期:1歲時,對聲音刺激極為敏感,即使是噪聲也能引起注意;2~3歲時,開始模仿旋律唱自己喜歡的歌曲;4歲時就會哼出自創的旋律;5~6歲時,對樂器產生興趣,對音樂逐漸出現定向注意力。2~6歲是人生中重要的音樂才能發育期。
由此可見,音樂作為一種啟蒙培養,在寶寶降生後即可開始采用。如何根據寶寶心理和生理成長過程,誘導和激發音樂興趣,家長應重點抓好三個能力的培養來促進音樂才能的發育。
首先是聽覺能力的培養,從三方麵訓練:
一是聽聲音。音樂是物件振動時發出和諧、悅耳,具有一定規律和音高的音,聽聲音實際上就是聽一種簡單的音樂。如有意識地在寶寶身邊發出聲響,吸引寶寶扭頭尋找聲源。啼哭時,敲打拍搖各種發聲玩具,寶寶在聲音刺激感染下,就會停止哭泣,進而手舞足蹈,咧嘴微笑。但訓練時,聲音不宜過大。
二是聽節奏。節奏是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是“音樂的骨骼”、“音樂的生命”。它可以脫離旋律而獨立存在,旋律則離不開節奏。人的節奏感越強,對音樂越愛好。要充分利用身邊自然環境中一切可用因素培養寶寶的節奏感。如用擊鑼聲訓、擊鼓聲、石英鍾“嗒、嗒、嗒、嗒”的走動聲、小鬧鍾“嘀嗒、嘀嗒”的走動聲、母雞下蛋後“咯咯嗒”的叫聲、汽車的“嘀嘀——”喇叭聲等訓練寶寶的節奏感……由易到難,逐日積累。
三是聽樂曲。嬰幼兒期如果聽音樂的機會不被提供,寶寶的心靈就不可能從情感教育中萌發音樂興趣。家長切不可以為寶寶聽不懂而放棄。隻要堅持反複地選擇一些內容健康、表現力強、節奏明快、簡短悅耳、有藝術和欣賞價值,且又適合寶寶年齡特征的童謠、兒歌、現代或古典音樂等陪伴寶寶醒覺、進食、活動、睡覺,寶寶就會在成長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像學會運用語言一樣地迷上音樂,形成良好的音樂修養。
其次是表演能力的培養。主要從兩方麵訓練:
一是玩樂器。利用寶寶對各種樂器(最好是鋼琴、小提琴、電子琴、手風琴等)的好奇心來輔導吸引寶寶學習唱歌、練習音準、掌握音高,培養毅力和表演興趣。
二是玩音樂遊戲。2~4歲的寶寶已進入語言和遊戲期,利用其愛唱、好跳、善模仿的特點,開展一些配有音樂的娛樂活動,如遊戲、舞蹈,甚至家長與寶寶一起唱唱跳跳、比比劃劃等都會使寶寶產生興趣而獲得滿足和快樂,促進音樂才能的發展。
最後是識譜能力的培養,目的在於寓情,可以年齡稍大之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