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無論我們選擇試還是不試,時間總會過去。不試,什麼也沒有;試,雖然有風險,但總比空虛度過豐富,總會有收獲,所以說,不冒險才是真正的“陷阱”,而隻有冒險才可能帶來“餡餅”。
J?保羅?格蒂是石油界的億萬富翁,一位最走運的人。在早期,他走的是一條曲折的路。他上學的時候認為自己應該當一名作家,後來又決定要從事外交工作。可是,出了校門之後,他發現自己被俄克拉何馬州迅猛發展的石油業所吸引,那時他的父親也是在這方麵發財致富的。搞石油業偏離了他的主攻方向,但是他覺得,他不得不把自己的外交生涯延緩一年。他想試試自己的運氣。
格蒂通過在其他開井人的鑽塔周圍工作籌集了錢,有時也偶爾從父親那裏借些錢(他的父親嚴守禁止溺愛的原則,他可以借給兒子錢,送給他的則隻是價值不大的禮物)。年輕的格蒂是有勇氣的,但不是魯莽的。如果一次失敗就足以造成難以彌補的經濟損失的話,這種冒險的事他不會去幹。他頭幾次冒險都徹底失敗了。但是在1916年,他碰上了第一口高產油井,這個油井為他打下了幸運的基礎。那時他才23歲。
格蒂走運嗎?當然。然而格蒂的走運是應得的,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沒有錯。那麼格蒂怎麼知道這口井會產油呢?他確實不知道,盡管他已經收集他所能得到的所有事實。“總是存在著一種機會的成分的,”他說,“你必須樂意接受這種成分,如果你一定要求有肯定的回答,那你就會捆住自己的手腳。”
廉?丹佛說:“冒險意味著充分地生活。一旦你明白它將帶給你多麼大的幸福和快樂,你就會願意開始這次旅行。”
我們可能有當自己的老板的夢想,但也難免會這樣問自己:如果失敗了,最壞的事情是什麼呢?我們想到了傾家蕩產。然後我們繼續問自己:傾家蕩產後最壞的事情是什麼?答案是不得不幹任何自己能得到的工作。之後,最壞的事情可能是我們又厭惡這種工作,因為我們不喜歡受雇於別人。但是如果我們接著往下想,到此時,我們可能會再找一條路子去經營自己的生意,而這一次,有了上一次失敗的教訓,就懂得了如何避免失敗,就會成功。這樣想過之後,我們才可能采取行動,去經營自己的生意,並且可能獲得成功。其實,我們的生活不是試跑,也不是正式比賽前的準備運動。生活就是生活,不要讓生活因為你的不負責任而白白流逝。所有的歲月最終都會過去的,隻有做出正確的選擇,才能在經曆過無數的歲月之後麵帶微笑。艱苦的選擇,如同艱苦的實踐一樣,會使你全力以赴,會使你有力量。躲避和隨波逐流是很有誘惑力,但是有一天回首往事,你可能意識到:隨波逐流也是一種選擇——但絕不是最好的一種。
世界的改變、生意的成功,常常屬於那些敢於抓住時機,適度冒險的人。有些人很聰明,對不測因素和風險看得太清楚了,不敢冒一點險,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永遠隻能“糊口”而已。實際上,如果能從風險的轉化和準備上進行謀劃,則風險並不可怕,相反,適度的冒險也許能為你帶來財富和幸運。一個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更需要一些冒險的精神,才可能真的成就大的事業。在麵對金融危機的時候,冒險也可以使企業經得住考驗,變得更大更強,而相反,另外一些企業在危機中可能因保守而滅亡。
冒險成功路上的“陷阱”,不冒險也不是“餡餅”,隻有適當的冒險才會有成功。
尋找“荒郊野外”的“加油站”
一個善於改善牌技的打牌者,總會在每一次局勢的變化中吸取經驗教訓,學習變化過程中的應對技巧,不斷地積累,才能在今後的牌局中得到更好的發揮。
如果我們將車開到荒郊野外,這個地方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無所知的,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找到加油站,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車能夠順利行使,否則走出這片陌生的地方將會是遙遙無期。其實,我們的人生牌局也一樣,每個人在新的牌局之下,都會遇到新的問題,這時我們首先應該做的是什麼?學習。在牌局的變化過程中不斷地為自己加油,這樣才能保證我們順利地走過一個個的難關。
在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已不再被認為是上學時的事。學習的內涵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習已經沒有時間的分隔、人員的界定和學習場所的限製。在這個變化的環境中,隻有對工作負責,每天都有所改變、有所進步的人,才能夠成為一個卓越的職員,才能抓住機遇,順勢而上。
布留索夫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如果可能,那就走在時代的前麵,如果不可能,也絕不要落在時代的後麵。”這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一個人要想改變自己的思考方法,就要善於在工作中捕捉知識,掌握更新的工作技巧,構建更加科學的知識結構。這樣,才能夠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適應工作和時代的要求。
有個伐木工人在一家木材廠找到了工作,報酬不錯,工作條件也好,他很珍惜,下決心要好好幹。第一天,老板給他一把利斧,並給他劃定了伐木範圍。這一天,工人砍了18棵樹。老板說:“不錯,就這麼幹!”工人很受鼓舞。第二天,他幹得更加起勁,但是他隻砍了15棵樹。第三天,他加倍努力,可是隻砍了10棵樹。工人覺得很慚愧,跑到老板那兒道歉,說自己也不知道怎麼了,好像力氣越來越小了。
老板問他:“你上一次磨斧子是什麼時候?”
“磨斧子?”工人詫異地說:“我天天忙著砍樹,哪裏有工夫磨斧子!”
在現今的企業環境裏,沒有打不破的鐵飯碗。你的工作在今天可能不可或缺,可是這不意味著明天這個職位仍然有存在的必要。無論是就業者還是求職者,除了努力工作外,都應把一部分精力放在自己的再學習上。隻有經常地磨斧子,斧子才能更加鋒利,才能更好地披荊斬棘。
如果每一個人都能有下麵例子中的米勒?佩利的學習意識,就會做得像米勒一樣好,甚至比他更優秀。也隻有這樣,才能在瞬息萬變的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米勒?佩利生活在一個工薪階層的家庭中,因為兄弟姐妹比較多,他剛剛高中畢業,就不得不放棄上大學的機會,到一家百貨公司去打工,每周隻能賺3美元。但是,他不甘心就這樣下去,於是他每天都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想辦法充實自己,努力改變工作的境況。
經過幾個星期的觀察後,他注意到主管每次總要認真檢查那些進口商品的賬單。由於那些賬單用的都是法文和德文,他便開始在每天上班的過程中仔細研究那些賬單,並努力學習法文和德文。
有一天,他看到主管十分疲憊和厭倦,就主動要求幫助主管檢查。由於他幹得非常出色,以後的賬單就由他接手了。過了兩個月,他被叫到一間辦公室裏接受一個部門經理的麵試。他感到困惑,因為自己目前的職位是部門中最低的,而且加入公司的時間也不長。經理對他說:“我在這個行業裏幹了40年,根據我的觀察,你是唯一一個每天都在要求自己進步,不斷在工作中改變自己,以適應工作要求的人。從這個公司成立開始,我一直在從事外貿這項工作,也一直想物色一個像你這樣的助手。因為這項工作涉及的麵太廣,工作比較繁雜,對工作的適應能力的要求特別高。我們選擇了你,認為你是一個十分合適的人選,我們相信這一選擇沒有錯。”盡管米勒?佩利對這項業務一竅不通,但是,憑著對工作不斷鑽研、學習的精神,他的能力不斷地提高。半年後,他已經完全勝任這項工作了。一年後,他接替了經理的工作,成了這個部門的經理。
有一句美國諺語說:“通往失敗的路上,處處都是錯失的機會,坐待幸運從前門進來的人,往往忽略了從後門進入的機會。”
人生如牌局,一個善於改善牌技的打牌者,總會在每一次局勢的變化中吸取經驗教訓,學習變化過程中的應對技巧,不斷地積累,才能在今後的牌局中得到更好的發揮。
隻為成功找方法
遇到牌局中的困境,聰明的人會努力地尋求突破困境的方法,不斷地改變、調整,而隻有傻瓜才會不斷地找借口,抱怨不休。
那些在困難來臨時推諉、抱怨的人難免顯得“很傻很天真”,這是一種極不成熟的一種做法,而那些優秀的人則是努力尋找方法,尋求新的突破,這樣才會比別人達到更高的層次。所以,做一個優秀的人,必須將“很傻很天真”的想法切除掉。
一個人在工作中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事事遂心,難免會遭受挫折,甚至是失敗。一些人心理素質較差,意誌力薄弱,經不起一點點的失敗,在工作時一遇到挫折,就會漸漸對自己失去信心。相比之下,那些優秀的人富有開拓和進取精神,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克服困難,條件再艱辛,他們也會創造條件,希望再渺茫,他們也能找出許多方法去解決。
一家天線公司的總裁來到營銷部,詢問員工們針對天線的營銷工作的想法。大部分人認為自己公司的天線沒有知名度,所以銷量一直上不去。而一個剛進公司不久的青年直言不諱地說:“我們公司的老牌天線今不如昔,原因頗多,但歸結起來或許就是我們的銷售定位和市場策略不對。”
營銷部經理對年輕人的言語表示不滿:“你這是書生意氣,隻會紙上談兵,盡講些空道理。現在全國都在普及有線電視,天線的滯銷是大環境造成的。你以為你真能把冰推銷給因紐特人?公司在甘肅那邊還有5000套庫存,你有本事推銷出去,我的位置讓你坐。”
之後的幾天,這位年輕人跑了好多家大廈推銷他們廠的天線,但都是因為他們的天線不知名,購買的顧客很少,所以一一被拒絕。正當年輕人沮喪之際,某報上一則讀者來信引起了年輕人的關注,信上說那兒的一個農場由於地理位置關係,買的彩電都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
看到這則消息,年輕人如獲至寶,打聽到這個農場的具體位置,當即帶上十來套樣品天線直奔那裏。而據當地人介紹:這個農場夏季雷電較多,常有彩電被雷電擊毀,而問題就出在天線上,廠家也總是敷衍了事,沒弄清楚就走了,使得這裏的幾百戶人家再也不敢安裝天線了,所以才出現了報紙上報道的情形。
了解情況後,年輕人拆了幾套被雷擊的天線,利用在學校裏所學知識,加上所攜儀器的配合,終於弄清楚原因,天線放大器的集成電路板上少裝了一個電感應元件。這種元件一般在任何型號的天線上都是不需要的,它本身對信號放大不起任何作用,廠家在設計時根本就不會考慮雷電多發地區。但是沒有這個元件就等於使天線成了一個引雷裝置,它可直接將雷電引向電視機,導致線毀機亡。
找到了問題的症結,一切都迎刃而解了。不久,年輕人將從商廈拉回的天線放大器上全部加裝了感應元件,並將此天線先送給場長試用了半個多月。期間曾經雷電交加,但場長的電視機卻安然無恙。之後,由於效果好,僅這個農場就訂了500多套天線。同時熱心的場長還把年輕人的天線推薦給存在同樣問題的附近5個農林場,又為他銷出2000多套天線。
短短半個月,一些商場的老總主動向年輕人要貨,連一些偏遠縣市的商場采購員也聞風而動,原先庫存的5000餘套天線當即告急。一個月後,年輕人筋疲力盡地返回公司。營銷部經理也主動辭職,公司正式任命年輕人為新的營銷部經理。
年輕人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把冰推銷給因紐特人”並不是神話,隻要你去積極地找方法,方法得當,就不存在無法克服的困難。
當遇到牌局中的困境,聰明的人會努力地尋求突破困境的方法,不斷地改變、調整,而隻有傻瓜才會不斷地找借口,抱怨不休。
很多時候,我們因為遇到一點困難就愁眉不展,覺得這種問題無法解決,而事實上不是沒有方法,而是我們不去積極地尋找方法。雖然問題比較複雜,但總有解決的辦法,隻是我們不願意找而已。當初有誰能想到人可以和小鳥一樣在天空中飛翔,有誰會想到人能和魚兒一樣在海裏遨遊,又有誰會想到人可以從地球跨越到另一個星球上呢?但是這些都一個個實現了。因為人們有著強烈的願望去改變,去實現這種可能性,所以不論要經過多少艱難險阻,懷著一顆夢想之心,努力去創造,就可以成功。
在人生中,在職場上,當我們麵臨一個個困難的時候,不要怕,一個一個地解決,慢慢找,仔細地找,總會找到成功的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