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也能被催眠嗎。
動物也能被催眠嗎?動物又不懂人類的語言,為什麼可以被催眠呢?看過催眠秀、催眠表演的人一般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催眠師究竟是怎樣做到的呢?
暗示是催眠現象產生的關鍵所在,是催眠的心理學基礎。催眠師們正是借助於暗示的力量將受催眠者引入催眠狀態,並對之開展心理治療、進行潛能開發等。那麼,對於那些根本無法聽懂人類語言的動物,怎麼能夠接收到這些暗示的指令呢?
動物是不會被催眠的,它根本無法了解人類的語言。既然如此,那麼所謂的“動物催眠”其實也就並非真正的催眠。雖然說人類也屬動物的一種,不過畢竟人類與人類以外的物種之間進行交流的語言不一樣,所以也不可能把他們帶入人們的催眠狀態。
常見的雞、鴨、兔子、青蛙甚至鱷魚,在催眠師的催眠下,看上去它們的肌肉就像軟掉一樣,任由催眠師進行擺放,再或者是催眠師對著這些動物擺弄一番或者耳語一番之後,它們就逐漸安靜下來,靜止不動了。這個時候就說明催眠師已經催眠成功了,催眠師的這種手法會讓那些不明白其中原理的人會產生對催眠的恐懼感,因為他們通過觀看表演會覺得催眠師們簡直太可怕了,連動物都可以任意指揮和控製,更何況人呢?
其實,在真正了解了答案以後就會覺得非常簡單,消除恐懼了。例如,在觀看―位國外的催眠師進行動物催眠表演時,心細的人可以發現他在操作的過程中不失巧妙地用拇指按住了雞的頸部動脈,等到它窒息休克之後就鬆開了手,這個時候,雞已經四肢癱軟了。根據這種方法,催眠師是完全可以催眠一些常見動物的。
這些動物隻是催眠表演節目中的舞台道具,供人娛樂以及消遣用。除了讓動物窒息、缺氧而休克,進入所謂的“催眠”狀態以外,還有其他的方法來進行動物催眠表演。例如,不同的動物有著不同的神經敏感區,因此對於它們的刺激手法也是不一樣的。有的催眠師是通過刺激這些動物的神經敏感區來使它們感覺非常的難受,然後進入短暫的休克狀態,除了以休克狀態進入“催眠”之外,還有一些動物在遇到強烈的外界刺激時,會出現“假死”狀態或“木僵"狀態,從而也可以達到圓滿的舞台效果。另外,還有一些催眠師則是對動物進行愛撫以達到“催眠”,這一點,其實我們在生活中不難體會。對於那些與自己特別親近的小寵物,比如小狗,如果我們撫摸得非常舒適的話,小狗就會進入淺淺的睡眠狀態,而不願意動彈。同時,還有一些催眠師會使用馴獸員的方法,利用反射原理,利用食物刺激來使動物裝死以配合其表演“動物催眠”。
如果說前麵利用休克狀態、假死狀態、木僵狀態將動物“催眠”,這些行為多少有些科學技術含量和生物學專業性知識的話,那麼最後這種行為——利用條件反射來表演則純粹是一個騙局了。甚至,有的催眠師為了製造更好更逼真的表演效果,還會在催眠表演之前預先給動物灌注鎮靜類的藥物,算準時間之後用它們來進行“動物催眠”表演,讓觀眾在大呼神奇之後賺取更多的利潤與效益。
催眠能夠讓你回憶起前世的事情嗎。
有些人曾經看過催眠師的“前世催眠”的表演或者聽說過一些關於催眠能夠讓人回憶起上輩子發生的事情的傳聞。這些都是真的嗎?人真的有前世嗎?
人們在被催眠以後,真的能回憶起前世的生活嗎?關於前世催眠,目前在國外有很多機構在關注和研究,甚至有些大學專門成立超心理學係,專門研究前世、心靈感應等神秘話題。
曾有報告提到,人們在被催眠以後,能夠回憶起“前世”的生活。在某些大眾性的刊物中,有作者曾經提出這個問題,但是科學家們普遍表示很難接受催眠能夠讓人回憶起前世的這種觀點。
如果我們承認在催眠狀態下能回憶“前世”生活,就必須接受人有前世這種觀點。許多人在催眠狀態下確實“回想”起了“前世”的生活,而事實上他們對此也深信不疑。如何解釋這種現象呢?能夠回憶“前生”的人具有極好的催眠易感性,當催眠師暗示他們能回憶“前生”時,他們就按照催眠師的指令,想象出“前世”的生活,並且相信自己曾經就是那樣生活。
研究報告指出,受催眠者能夠敘述那樣詳細的故事,除非他真正經曆過那樣的生活,否則是不可能講得出來的。人們做了大量的實驗,來驗證受催眠者所講的故事的真實性。隻不過,受催眠者雖然能夠回憶在被催眠之前不曾知曉的事情,但是這些並不能證明就是前世的生活。事實上,他們敘說的仍然是他們在現世生活中所了解的一些事情,可能隻是他們很長時間沒有想過這些事情而已。
此外,催眠也不一定是促使他們回憶這些事情的直接原因,其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催眠時間的長短以及催眠師的暗示。催眠的作用或許隻是使那些具有良好易感性的人相信自己確曾有過這樣的“前世生活”。
而當受催眠者相信的確有這回事情的時候,就形成了一個基本框架:真實的記憶與杜撰的回想皆能在此框架上組合起來。我們可以這樣說,他們回憶的信息是準確的,但不完全是自己真正的經曆,其中有一部分是來自於書本、電視等各種媒介;還有一部分則極有可能是杜撰的,這就像在法庭上有些被催眠了的證人所回憶的材料大多是杜撰的一樣,隻是他們的一種想象,實際上並不存在,至少他們在“前世催眠”中的表現還無法有力證明前世的存在。
為什麼有人容易被催眠,有人很難。
正常人幾乎都可以被催眠,但是能否取得良好的催眠效果,則取決於很多因素,這些因素共同決定了一個人能否被催眠、催眠質量如何。
催眠敏感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催眠敏感度指一個人進入催眠狀態的難易程度,它決定著受催眠者的被催眠能力以及獲得某種深度的催眠狀態的能力。催眠敏感度過低者不適宜接受催眠,催眠效果不明顯。那些催眠敏感度越高的人越能快速地進入催眠狀態。
其次是精神狀態因素。精神狀態比較好有利於溝通,注意力難集中或有明顯精神病態的人很難被催眠,在催眠過程中有意識障礙的人被催眠難度更大一些,花費時間也更長。
年齡因素也是一個重要的,通常情況下,年齡越大越不容易進入催眠狀態。相關調查發現,7~14歲的兒童催眠敏感度比較高,在這一年齡階段中,他們的催眠敏感度常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然後持續在這個水平上。40歲以上的人催眠敏感度比較低,年齡越往後就越難進入較深的催眠狀態。
相對而言,女性往往表現得更為感性,而男性則表現得更為理性,一般情況下女性的催眠敏感度要普遍高於男性,進入催眠也就比較快。但是感性思維的方式容易引發忸怩不安的情緒,這種情緒對暗示有抵抗作用。
患有某些心理疾病的人不適合被催眠。很多心理疾病患者在催眠狀態下會促發病情惡化或誘發幻覺妄想,有的還會引發思維混亂,如果強製進行治療的話,就有可能會加重症狀。所以,一定要注意受催眠者的心理因素。
催眠術是以心理暗示為基礎的,在這個基礎上就要求受催眠者一定要能聽懂暗示,如果受催眠者的智力發展比較遲鈍,那就難以理解、領會、遵循催眠師的要求,因而無從接受暗示。通常來講,智商小於70的低能者是無法理解催眠暗示語的。
催眠術的實施對人的生理健康也有一定的要求,患有重度感冒,或發高燒,或腹瀉,或瘙癢性皮膚病患者以及患有呼吸係統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是不適宜接受催眠術的,這些患有嚴重生理疾病的患者,通常注意力不能集中或者精力不夠,不適宜接受催眠。
要想當一個催眠師,需要什麼條件。
誰都可以成為催眠師嗎?成為催眠師需要怎樣的條件呢?催眠師應當具備哪些素質呢?這些都是人們常常問到的問題。的確,催眠施術活動能否取得成功,在催眠中能否產生良好的“催眠效果”,關鍵在於催眠師的素質和催眠技術的高低。
其實,誰都可以成為催眠師,不過能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催眠師,就在於其本人了。要想成為催眠師,不一定必須具備特定的條件,但是如果具備了下麵的條件,將更有利於成為催眠師!
擁有自信的性格。有的人對於自己所要講的話始終抱著十分的信心,即使在道理上多少有些靠不住,有時還顯得有些牽強附會,但是他們也盡力使別人去相信自己的話,有時候他們武斷的措辭會使人產生強加於人的感覺。這種類型的人,可以被認為是過分自信型,在實施催眠術時,他們往往能夠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對被催眠者進行有說服力的誘導暗示,這是一種非常有利於實施催眠的天資。必須要明白的是,沒有自信的語言表達會使對方產生不信任以及疑念,甚至成為影響對方放心進入催眠狀態的障礙。
催眠師要形象良好,身體健康。催眠師的形象是相當重要的,因為隻有給人一種形象良好,身體健康,積極向上的感覺才能讓受催眠者更加信任,所以催眠師本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身體健康問題,應該做到衣著整潔、儀容端莊。另外,在催眠術的施術過程中,催眠師需要長久地付出身心上的努力,所以一定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勝任催眠師的工作。為了保護受催眠者的安全,催眠師也不能具有傳染病。原因是:大多數的催眠活動都需要催眠師與受催眠者之間進行長時間地近距離地接觸,在進行心理交流的同時有時會需要必要的肢體交流,所以這一點一定要注意。
相貌和表情溫和,具有人情味。令人產生畏懼感、威壓感的相貌和表情,往往會使被催眠者產生警戒心和自衛心,致使對方畏縮在自己的小圈子中難以進入催眠狀態。畏縮在自己的圈子中,說明抱有猜疑心以及戒備心,處在以強烈的自我意識加強防衛的狀態。那麼,在這種狀態下,進行催眠暗示幾乎是毫無效果的。因此,表情生硬的人和表情嚴厲甚至凶惡的人應該盡量注意做出溫和的表情來。要知道,人的相貌雖然不能改變,但是表情是可以改變的。因此可以說,相貌和表情溫和、具有凝聚力、使感受到富有人情味的人,已經具備了首要的有利條件。
聲音為低音質且具有渾厚感。大部分學者認為,低音質而有渾厚感的聲音對進行催眠暗示有利。不過,話雖這麼說,但這並非決定性的因素。總之是比較而言的,有的人雖然音質相當高亢,但是作為催眠師,並不能說一定就比以低音聞名的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