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惜緣隨緣不攀緣
緣來緣去緣如水,這是所有人都明白的道理。然而,並不是所有明白這一道理的人都能做得到。緣分來了,有時候會膽怯;緣分走了,有時候會癡纏。其實,不懂珍惜、錯失機緣和死纏爛打都是一樣的愚蠢,都無法恰如其分地把握好緣分的來去。倒是吉祥上師的話,給人很好的啟迪——惜緣不攀緣,所以隨緣。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在一般人眼中,“隨緣”就是喪失原則的“隨方就圓”。但是,修為較好的大師中,卻對隨緣二字有著不同於世俗的理解。吉祥上師對此有過非常精辟的闡述,他認為傲慢是詆毀人際關係的致命武器,人要謙和柔順,自然就應該保持隨緣的原則,這叫做隨緣不變。但是,隨緣不是無原則地放棄,不是毫無理由地妥協,更不是對責任、道德等自我約束力的背叛。恰恰相反,隨緣時,我們更應該守住自己的原則,以不變的態度來應對萬變的世界。簡言之,吉祥上師對隨緣的闡釋,大體可用八個字來概括: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孔子說,“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也就是說,為與不為,富貴是否可求,都要遵從一定的原則,這個原則就是義與不義。其實,不僅是求財,生活中還很多事都需要遵守一定之規。吉祥上師曾以“上善若水”為例向弟子們開示做人處事的智慧與原則。
上善之人如水一樣安於卑微、深沉寧靜,交友時如水一樣相親,語言像水一樣真誠,為政如水般有條有理,辦事像水一樣無所無能,行為像水一樣伺機而動。上師說:“水利萬物而不爭,所以才沒有煩惱。這樣的為善心水是順勢而為的、多變的、靈活的,而不是一潭死水。我們身處塵世,也要以水一樣的隨緣心來待人接物。”
同時,上師也教育弟子們說:“水的順勢而為,並不是簡單的隨方就圓,失去原則。相反,水流千江歸大海,無論是小溪還是怒濤,都有一個規律,那就是:水往低處流。所以說,很多人誤以為水隨器而圓,就是喪失自己的原則,其實,水的順勢而為是隨緣,水流低處確是它不變的原則。”
在談到“隨緣”這個話題的時候,上師提到這樣一個成語——刻舟求劍。這個成語恰恰是佛學中所批駁的一個故事。事隨時移,船已經走了那麼遠,怎麼可能還按照原來的記號去找“劍”呢?同樣的道理,2500年前的佛教典籍,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就如走了很久的舟一樣,怎能再用同樣的方法去尋找所謂的劍——離苦得樂的方法呢?我們應該用現在的方法去找尋屬於我們的快樂法門,根據不同的時空、知識與人文社會條件去追求屬於每個人的幸福。
現實生活中,我們的為人處世也應遵循這樣的原則:在有利害得失之前,保持自己不變隨緣的心態,才能凡事有所為,有所不為。
美國電影《空軍一號》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總統的女兒被歹徒挾持上了一架飛機,歹徒要求總統釋放他們的同夥。作為總統,他不能滿足劫匪的要求,釋放人民的公敵;但是作為一個父親,他卻勇敢地抓住了飛機的尾翼,在高空中與敵人鬥智鬥勇,救出了自己的女兒。或許這就是情與理的最佳注腳吧。
我們講隨緣,講變與不變,其實與《空軍一號》相似。在平常簡單的日常生活中,我們自然是采取《隨緣不變》的態度,比如生活習慣、飲食起居等,無論是家人、朋友還是同事,我們都可以姑且聽之。但是,在那些需要據理力爭的大事上,無論如何,我們都要秉持自己的操守、原則,了解自己的道德底線,惟其如此,我們的隨緣才不會淪為隨波逐流,我們自己也才不會變成“泛泛之輩”。
吉祥慧語:
隨緣不是隨波逐流,而是在隨緣時仍然守住自己的原則,以不變的態度來應對萬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