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生如書法,先規矩而後方圓
在很多武俠小說中都有類似的情節,一個單薄瘦弱的少年,獨自遠行,仗劍天涯。在遇到強敵的時候,他總是能亮出一柄鋒利的寶劍,“切金斷玉,削鐵如泥”。此時的少年就如他手中鋒芒畢露的寶劍般光彩照人。這時的他使用的通常都是淩厲的招數,用行家的話來說,“姿態煞是好看”。
可是,當少年曆盡劫數後,中年萬事將休的氣質慢慢顯露,此時,鋒芒已經不是他一心所求,韜光養晦的沉穩才是他日夜修煉的“絕招”。就像《神雕俠侶》中的楊過,在與小龍女初入江湖時,一套“玉女素心劍法”舞起來美輪美奐,連一代宗師金輪法王都為之目眩神迷、讚不絕口。隻可惜,這套劍法隻是招數好看,並不具備太強的殺傷力。而當楊過受了斷臂之後,才漸漸屏氣凝神,收斂孤傲的心性,也漸漸悟出了玄鐵劍的精妙,“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等到再過十六年,楊過隻摘下一枚發簪輕輕一拋便擊退圍困郭襄的敵人。“拈花微笑,飛葉傷人”正是這至高境界的體現。所以,在那些傳奇的江湖故事中,絕頂高手都是不需要武器的,他們所有的武功都內化成一種生命的曆練與修為。
其實,生活中的很多事大抵如此,我們想要爭強好勝時,多半都技不如人,炫才使氣不過是自卑的一種掩飾。而那些真正有水平、有文化、有修養的人,大都心平氣和、淡泊名利,低調謙遜,但舉手投足中自有一番瀟灑和自在。對此,吉祥上師曾經做過一個精妙的比喻。他說中國的文字非常有意思,不單有意思,而且有感情。比如,初學書法,講究橫平豎直,一定要練習規矩,每個人都是從筆畫、偏旁一點點練習起來的。之所以習字時先寫的都是楷書,那是因為要“守規矩”。隻有在框架之內能夠很好地遵從這個規矩之後,才能開始學習變體,學習放鬆,學寫很隨意的行書;等到行書寫到完全遊刃有餘時,才有可能去寫草書。所以,初學者大多欣賞不了草書,總覺得每個字看起來都歪歪斜斜的,不甚美觀。其實,這不是字體間架結構的問題,而是書法高手在照顧全局美感的時候,自由揮灑的結果。有時候順勢拉伸,有時候提勾帶筆,全憑感覺來調整。一個人在沒有達到這種境界的時候,就無法體會到“雜亂無章”背後的“有章可循”。
所以,吉祥上師常常告誡自己的弟子:人生就像練習書法一樣,如果想獲得生命的大寫意,總要從規規矩矩做人、踏踏實實做事開始。隻有先學會橫平豎直、堂堂正正,然後才有可能在適應規矩的時候,更好地領會方圓的境界。
比如,剛剛工作的新人總是鋒芒畢露,覺得自己有個性有才華,天不怕地不怕。可他們卻常常存在眼高手低等諸多問題。等到摸爬滾打很多年之後,才漸漸明白,當接觸到一個新環境時,要先去適應它,去遵循其規矩和法則。等學到真功夫後,能夠把草書也寫得遊刃有餘時,你就會發現,改變規矩並不是那麼難。你已經會寫瀟灑的草書了,還懼怕初級低淺的楷書嗎?就像你的武功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了,還會在乎別人對你的褒貶嗎?當經曆和能力已經不需要向他人證明的時候,無論是練劍、習書,還是做人,方寸之間都是渾然天成的圓潤與灑脫。這個時候,無論是學書還是學劍,都沒有不成功的了。
吉祥慧語:
當經曆和能力已經不需要向他人證明的時候,無論是練劍、習書,還是做人,方寸之間都是渾然天成的圓潤與灑脫。這個時候,無論是學書還是學劍,都沒有不成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