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空杯子,沏一壺吉祥的心茶
古時候,有一個佛學造詣很深的年輕人。一天,他聽說某個寺廟裏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禪師,便前去拜訪。老禪師的徒弟接待他時,他態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學造詣很深的人,你的師父還不知是不是徒有虛名,你就更加提了,能有什麼了不起的?過了一會兒,老禪師從屋裏走出來,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並親自為他沏茶。
在倒水時,杯子明明已經滿了,老禪師還在不停地倒。年輕人於是不解地問:“大師,為什麼杯子已經滿了,你還要往裏倒?”大師說:“是啊,既然已滿了,幹嗎還倒呢?”言下之意:既然你已經很有學問了,為什麼還要到我這裏來求教呢?
這就是佛教所說的“空杯心態”。它的象征意義是,做事前先要有一個好的心態。如果想學到更多,要先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空著的杯子。一個自大的人多半盲目,而且容易自滿。這使得他不能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也沒辦法得到新知識的沐浴。而一個謙虛的人則常常虛懷若穀,他能將自己的心清空,以裝進生命中更多的“財富”。在這個問題上,吉祥上師常常提醒自己的弟子:“你先倒空你的杯子,然後再裝我的茶。”
“清空杯子,沏入新茶”是中國佛教非常經典的一句話,可以引申出許多人生智慧,比如驕傲自滿,比如虛懷若穀,比如空杯心態。而對於非常注重實修與體驗的吉祥上師來說,這句話裏麵還包含著很多樸實的生活哲理。
在帶領弟子閉關體驗“禪門生活”時,吉祥上師要求大家將手機關閉並統一上交。在上師看來,我們這些每天奔波在塵世的人,看起來風塵仆仆、充實忙碌,實際上卻常常焦躁不安、煩惱多多。我們一會兒打電話,一會兒發短信,為訂單發愁,為股市擔憂,怕生意談不成,怕客戶會投訴……凡此種種,不一而足。試想,在喧囂塵世中,擁有這樣一顆被周圍各種消息纏繞,凡事都牽腸掛肚的心,怎麼會獲得真正的寧靜呢?
現在,回頭再看那個禪師與杯子的故事,你會發現,如果我們不懷著謙虛的態度來學習和工作,心裏麵被自大撐得滿滿的,就沒有地方容納別人的優點。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帶著許許多多的煩惱、執著來體會每一天,那麼,我們將無法獲得靈魂的清靜,也無法做到真正的放下。
放下也是一種舍得。所謂舍得,正是“有舍才有得”。正如故事裏的禪師所說,正如吉祥上師對弟子們所講,隻有先倒空你的杯子,才能裝入一杯新茶。“禪味茶味,味味一味”也正是這個道理。也就是說,喝茶喝到最高境界,一定是與禪相通的。在茶裏靜品人生,在人生中觀出吃茶的心意。這才是對“禪茶一味”的最佳詮釋。
春天,我們喜歡喝花茶,新鮮的茉莉繡球在青瓷杯中漂浮、舒展,散發出縷縷的清香:夏天,我們偏愛喝綠茶,清涼、解暑,猶如盛夏中鋪灑的一片綠蔭;秋天,我們可以喝青茶,不寒不熱的烏龍茶,可以帶給人們不溫不火、不急不躁的感覺,平複對秋天的傷感;冬天,我們應該喝紅茶,味甘性溫,正好可以幫助我們驅除寒冷的侵襲。紅色的茶湯,也是圍爐夜話,風雪暢談時最好的選擇。四季的輪換和我們人生的春種秋收也大致吻合,與四季的茶香更是配合得天衣無縫。
禪詩雲:“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在繽紛的四季裏,在撲麵的紅塵中,如果想獲得一份長久的安寧與通達的快樂,不妨泡一壺吉祥的新茶,聆聽上師的講述,細細咀嚼,慢慢品味,在這場心靈的假期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與智慧。
吉祥慧語:
先倒空你的杯子,再裝入我的新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