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極具逆反心理,你越給他施壓,他就越是和你對著幹。這也是很多孩子和媽媽關係緊張的主要原因。
一般而言,媽媽之所以在假期將孩子送入培訓班,一方麵是怕孩子虛度光陰,另一方麵是將孩子交給培訓班托管——後者在低年級孩子的身上表現尤為明顯。可是,這種托管方式並不受孩子的歡迎,因為它不僅約束了孩子的自由,而且增加了學習負擔。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他們不想被約束,隻想在假期好好地放鬆一下,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
陳好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學校放假之前,她擬定了一份假期生活計劃表。在她的計劃表裏,我們可以看見這樣的安排:
“放假以後,我要去登一次山,因為登山既可以鍛煉身體,又可以磨煉人的意誌;放假以後,我要去一次外婆家,因為外婆家離海邊不遠,我每天可以牽著外婆的手去看海;放假以後,我要給自己做一個很好看的布娃娃,還要給娃娃買一身漂亮的小衣服……”
可到了放假的時候,陳好的媽媽給孩子報了一個英語培訓班。為此,陳好還哭了一鼻子。可媽媽並不理會她,因為在媽媽的眼中學習好才是最主要的。
許多媽媽在“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一口號的影響下,不惜投入財力、精力或是請家教,或是讓孩子上輔導補習班。有的媽媽則讓孩子“連軸轉”,學了英語再去上音樂課,還有數理化、美術、書法……
盡管現在的孩子生活、學習環境遠遠好於當年,但社會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媽媽往往把自己承受的社會壓力,不由自主地灌輸到對孩子的教育之中,而忽視了孩子的承受能力。
有些孩子極具逆反心理,你越給他施壓,他就越是和你對著幹。這也是很多孩子和媽媽關係緊張的主要原因。因此,媽媽不要刻意要求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暑期培訓班,把假期還給孩子,讓孩子利用暑假多接觸外麵的社會,多了解七彩的世界,多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多參加各種家務勞動和社會實踐,這樣的效果要比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好得多。
小鐵上了初中以後,每次學校放假,媽媽都鼓勵小鐵出去旅遊。剛開始的時候,小鐵覺得自己出去旅遊很不安全,每次都央求媽媽和他一起去。後來,小鐵出去的次數多了,膽子也慢慢大了起來。最後,他幹脆騎車獨自旅行。中國大大小小的城市,他幾乎都跑遍了。自然而然,他對各個城市文化的了解也越來越多。每經過一個城市,他都要停留幾天,好好研究一番當地的風土人情。漸漸地,小鐵成了班級裏的文化通。
媽媽們要安排好孩子的學習、作息和娛樂,使孩子勞逸結合、有張有弛,讓孩子有充裕的時間將書本上的知識充分地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實踐、去感悟。這樣才符合青少年成長規律,使孩子德、智、體全麵發展;反之,如果媽媽以自己的權威強迫給孩子灌輸比別人多得多的書本知識,那麼哪怕他的學識再淵博,他的視野也是十分狹窄的。
假期原本是讓孩子們放鬆身心,以良好的狀態投入新學期的調整時間,也是提供機會讓孩子接觸自然、接觸社會的時間。媽媽如果在假期依然把孩子關在教室裏,隻會加劇他們的厭學情緒。
把假期歸還給孩子,是全社會的呼聲,應引起廣泛關注。把孩子從沉重的負擔中解脫出來,可以采取許多措施,如舉辦夏令營、短途旅遊,到大自然中去陶冶情操、磨煉意誌;還可開展溜冰、遊泳、打球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以強健身心。
好媽媽知道,學和玩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當孩子們在盈盈的微笑中迎來假期的時候,好媽媽會通過以下方式和孩子共同度過難忘的假期:
--和孩子一起製訂假期計劃
好媽媽不會橫加幹涉孩子的假期活動,而是會放低姿態,和孩子一起商討假期活動計劃。在征得孩子同意後,好媽媽會和孩子一起製訂一份詳細的假期計劃表,以便約束孩子按計劃度過假期。
--未經同意,不參與到孩子的活動當中
有的媽媽雖然把假期還給了孩子,但是在孩子外出活動時,她們總會因為擔心而陪伴在孩子左右。這往往會讓孩子有一種約束感,很難玩得盡興。好媽媽若是想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之中,應事先征得孩子的同意,否則,在孩子的安全得以保障的前提下,她們可以待在家裏看電視也不要強行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