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是合成甲狀腺素的重要物質。甲狀腺素能促進蛋白質合成,促進胎兒的生長發育。懷孕期間,尤其自妊娠中期開始,甲狀腺功能活躍,碘需要量增加。各種海產品都含有豐富的碘,是膳食碘的最好來源。
其它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如鈣、鋅、鎂等,隨著胎兒發育的加速和母體的變化,需要量也相應增加。尤其需要加強鈣的補洽,牛奶是最佳的鈣質來源,若孕婦本身不愛喝牛奶,那麼,幾塊豆腐、兩塊薄芝士、小魚,幾兩芥菜或西蘭花等所含的鈣質,亦相當於一杯牛奶。
(5)增加維生素的攝入量。自妊娠中期開始,孕婦對各種維生素的需要量增加,這時應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以及適當的動物內髒。
葉酸是合成核酸必需的物質,葉酸缺乏時核酸形成減少,影響紅細胞成熟,引起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妊娠中、後期,孕婦對葉酸的需要量增加,同時由於孕婦胃酸分泌減少,胃腸功能減弱,吸收率較低。妊娠中、後期,胎兒的生長發育對葉酸的需求量也增加。因此,妊娠中、後期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比較多見。葉酸最豐富的食物來源是動物肝髒,其次是綠葉蔬菜,酵母及動物內髒,孕婦應適當攝入。對於嚴重的葉酸缺乏者,應給予葉酸製劑治療。
維生素B12能促進紅細胞的發育成熟,缺乏時,也可引起巨幼紅細胞性貧血,一般和葉酸同時存在。維生素B12主要含在動物肝髒中,也含於奶、肉、蛋、魚中。植物性食品中一般不含維生素B12。
妊娠中期,胎兒和孕婦對維生素B6的需要量增加,尤其在懷孕5個月以後最時顯。維生素B6缺乏時,新生兒出生後體重降低。維生素B6的分布很廣,其中含量較多的食物有蛋黃、肉、魚、奶、全穀、豆類及白菜。
(6)食欲和體重。此時期是孕婦懷孕期間食欲最好的時候。如果準媽媽在懷孕初期時,體內的養分供應失調,務必在這幾個月間盡力補救,以免因為營養不足,出現母體與胎兒互爭營養的情況。
此時期,也應該繼續保持“少量多餐”的原則。對於嗜食的食物,若一次吃得太多,隻能壞了肚皮。雖然要積極爭取營養,但也不可吃得過胖;一般而言,由第4個月起至懷孕期滿,每3個月增加4~5公斤為適當。由於容易掌握身體狀況,孕婦更要注意飲食營養的均衡,不可偏食。盡量少吃甜品、牛奶、水果都是適當的零食。
孕中期的食欲不振可能是飲食中缺乏某些物質所致,尤其是維生素B和鋅。為此要吃一些含維生素B和鋅豐富的食物,即使不喜歡也要堅持吃幾天,這樣胃口可能馬上就會好轉。
精心安排孕中期的膳食
這一時期大多數孕婦的妊娠反應已經基本消除,食欲漸增,頗為適合胎兒快速生長發育的需要。孕婦在1日3餐之外,還可再加上點輔食,以保證營養供給。
妊娠中期正是胎兒骨質與軟組織及其它組織器官的快速發育時期,胎兒不斷通過胎盤向母體索取各種營養素,以供應自身生長發育的需求。這時母體如果不能及時從飲食中補充各種營養素,就可能造成母體的營養不良,從而容易引起胎兒營養不良,甚至會誘發早產、死胎等。此期孕婦的主食不得少於400~500克,並要攝入足量的脂肪、蛋白質、蔬菜及水果等。
孕中期營養素的供給量以輕體力勞動強度為例:
熱能10460千焦,維生素B11.8毫克,維生素B21.8毫克,蛋白質85克,煙酸18毫克,維生素C80毫克,鈣1000毫克,維生素A3300國際單位,維生素D10微克,鐵28毫克,鋅20毫克,維生素E12毫克
孕中期每日的飲食安排應注意以下幾點:
(1)主食要充足。孕中期要攝入足夠的主糧以保證熱能的供給,可以節省蛋白質的消耗。提倡孕婦選食標準米、麵,或與雜糧混食,如玉米麵、小米、麥片等。孕中期主糧每日應攝入400~500克。
(2)多吃動物性食品。動物性食品提供的蛋白質應占蛋白質總量的1/3以上。特別是動物內髒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血紅素鐵、維生素B2、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A等,正是孕中期婦女最為需要的幾種營養素。孕中期孕婦至少每周選食1次一定量的動物內髒。
(3)增加植物油攝入量。孕中期應增加烹調所用植物油的量,以適應胎兒機體及大腦生長發育的需要。也可多吃些花生仁、核桃仁、葵花籽仁及芝麻等含脂質豐富的食品。
(4)合理烹飪,減少維生素的損失。例如,淘米時應避免反複用力搓洗;燒煮時不應丟棄米湯;煮稀飯及蒸饅頭時不應加堿;蔬菜先洗後切,切後就燒,不宜擱放太久;燒炒時宜旺火快炒等。
(5)少食多餐。孕中期,逐漸增大的子宮進入腹腔可能擠壓胃,孕婦每餐後易出現胃部脹滿感,故孕婦宜少食多餐,每日4~5次。
孕中期膳食構成舉例:
米、麵主糧400~500克,豆類及豆製品50~100克,蛋類50~100克(1—3個),新鮮綠葉蔬菜500克,畜、禽、魚、肉100~150克時令水果200克。
孕中期1日食譜的安排(春季例1)
早餐:油條50克,豆漿250克,茶雞蛋40克
午餐:天津素包子(麵粉150克,蝦皮15克,粉皮50克,綠豆芽150克,香萊50克,圓蘑12克,味精及鹽適量),肉絲燒小白菜(豬肉30克,嫩小白菜200克,植物油8克,高湯、薑、蔥、料酒、醬油、味精及鹽適量),稀飯100克(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