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寶寶的認知能力
專冡解答
培養寶寶對多種事物的認知能力,可以為寶寶以後的生活、學習、認知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父母可以事先準備一個布娃娃,然後教寶寶指認身體部位,同時要用正確的發音教導寶寶學會識別。
(1)認識自然現象 可以教寶寶認識自然現象,例如父母早上拉開窗簾,同寶寶一起看太陽把天空照亮了。晚上同寶寶一起觀看月亮和星星。看看下雨,人們在街上打傘,不能出外玩耍。刮風天要把窗戶關上,防止塵土吹進屋子裏。冬天下雪十分寒冷,可以讓寶寶穿上厚衣服到院子裏用手摸摸雪。
(2)認識交通工具 大人還可以每天帶寶寶在街上觀看小汽車、摩托車、平板三輪車、運貨大卡車、雙層大公共汽車、小公共汽車等各種交通工具。回家後再看圖識別各種車輛、輪船、火車和飛機等。大人有時間可帶寶寶乘坐公共汽車或小汽車上街,使TA進一步明白交通工具可以代替步行。這些可擴大認知範圍,提高視覺分辨力。
(3)要學會教寶寶分別多和少 父母把實物分成數量差異較大的兩部分,先告訴孩子哪堆是多的,哪堆是少的,然後讓孩子指出哪堆多,哪堆少,同時教孩子數一數每堆是多少個。但數字不要大,這樣做使寶寶能比較多和少,發展思維能力。
(4)學會分別長和短 比比媽媽和寶寶的手掌、手臂、褲子、襪子、鞋子等,然後告訴寶寶,媽媽的長,寶寶的短,讓寶寶初步理解長短的概念,然後拿長短不同的筆和繩子等讓寶寶比一比,說出誰長誰短,鞏固長短的概念。
怎樣培養寶寶的語言能力
專冡解答
(1)創造說話的語言環境 語言是在與人交往和接觸中產生和發展的。所以寶寶語言能力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寶寶所處的環境,及父母對寶寶語言能力的培養方式。
寶寶剛出生時,發音器官就是完整的,但是隻能通過“哭”來表達情感,因為語言的表達不僅需要寶寶身體的發育成熟,還需要父母創造的外部環境條件合適。寶寶在開口說話之前,要聽到、看到父母的聲音和說話時的表情,才能模仿學會。因此,父母常和寶寶交流,寶寶通過反複的語言訓練,能夠逐漸懂得話的意思,進而可以說出有意義的話,而不再僅是“啊,哦,嗚”的呢喃聲。
(2)創造說話的機會 寶寶學會說話的早晚,並不在於智力差異,而在於父母的教育和訓練。這時的寶寶已經能聽懂父母說的話了,父母就要多給寶寶創造說話的機會,訓練寶寶模仿發音,一個字一個字耐心地教給寶寶。還應該多和寶寶聊天、給寶寶讀書等,鼓勵寶寶多聽、多說、多練。
(3)讓寶寶把話說出來 寶寶在這一時期說話仍然限於個別簡單的詞,在寶寶提要求時,還是隻會用動作來表示。父母在這時要鼓勵寶寶把想要的說出來,比如說出“是”、“要”、“不”等,等寶寶說出來後再滿足寶寶的要求。
(4)給寶寶下達命令 生活中,父母可以給寶寶下達一些命令,比如“把板凳拿過來”、“把小熊拿給妹妹玩一會”,當寶寶做到後,要及時表揚寶寶,鼓勵寶寶。
(5)讓寶寶模仿動物叫聲 讓寶寶模仿動物的叫聲,如小貓“喵喵”,小狗“汪汪”,小鴨“嘎嘎”等。
這樣可激發寶寶開口說話的興趣。
(6)常給寶寶講故事 1歲左右是寶寶語言、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父母要注意經常給寶寶講故事,可以拿著圖冊一邊讓寶寶看,一邊講。這樣能夠幫助寶寶早點學說話,會說的句子也會較長,還可以增強寶寶想象力。
怎樣培養寶寶的口頭表達能力
專冡解答
2~3歲是幼兒學習口語的關鍵期,其對周圍事物的興趣特別高,學說話最快,是獲得詞彙的好時期。培養孩子口語表達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1)學語言 父母是第一位老師,孩子主要是模仿他們的語言,所以父母要用標準語音和孩子說話,對孩子發不清楚的音要及時加以糾正。
(2)應注意豐富孩子的生活 多到大自然中去,多活動,讓孩子廣泛接觸周圍的人和事,在人們的交往說話中發展和豐富詞彙。
(3)父母可結合各種具體事情教孩子說各種詞語 把一些詞連成一句話教孩子反複念。
(4)生活中父母和孩子談話時 應啟發孩子多用詞並準確用詞,可以利用看圖講述、複述故事、編故事結尾等方式來發展孩子連貫語言。
(5)孩子最喜歡遊戲 遊戲中的問答和自言自語,就是練習口語的好機會,孩子所理解和熟悉的事,都會在遊戲中通過TA們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在日常生活中,可親切地和孩子交談,提出簡單問題,引導孩子回答,並為孩子做出恰當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