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位老師,他在給學生們上課的時候從來不帶教材,隻是空手去上課。雖然他沒有帶課本,但是,對於課本上的內容卻非常熟悉,記的也非常全麵,一點知識都不會落下。有的學生會故意考這位老師,總是會在他講課的時候向他提出一些問題,老師也總是能夠對答如流。有一次,有位同學向老師請教這方麵的秘訣,問老師有沒有什麼秘密武器。老師笑了笑,說:“我的秘密武器就是預習。”
那麼,怎麼才能孩子學會預習,讓孩子養成預習的習慣呢?
1.讓孩子學會控製預習的內容
預習主要是熟悉一下將要學到的內容,這樣就可以在老師講課的時候特別注意一下自己在預習時沒有弄明白的地方,以此來解決自己在預習時所遇到的問題。但是,有的孩子在預習的時候往往不能夠控製自己,比如,本來該預習一節課的內容,但是,他看著看著,覺得有些地方非常有意思,於是就不能控製地繼續往下看。這樣往往不能達到預習的效果。因此,在孩子預習的時候,父母要適當地控製一下孩子預習的內容。父母要告訴孩子,預習的目的是為了要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有什麼新的知識點,需要鞏固哪些學過的知識,通過這課能夠延伸學習哪些內容,等等。並不是說,預習就是隻看一下課文講的是什麼故事,或者是課文的大概意思是什麼。在孩子剛開始預習的時候,可以先選擇一門或是兩門科目進行,不要一下子讓孩子預習太多,那是不會有效果的。
2.讓孩子合理控製預習的時間
有的孩子預習一篇課文需要很長的時間,有些父母也覺得應該讓孩子多花一點時間在預習上。其實,這種做法並不正確,預習並不是時間越長越好,而是應該根據學習計劃中可以提供的實際時間來安排預習活動。如果孩子預習的時間過長的話,就有可能把做作業的時間給擠掉。當然,預習的時間也不能夠太短,太短的話隻能是讓孩子囫圇吞棗地把課文看一遍,根本不能理解課文的內容,也不能掌握基礎性的知識。其實,父母要讓孩子明白預習的目的,預習隻是讓孩子熟悉一下課文,使孩子能夠在聽老師講課的時候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對於一些弄不清楚的問題,可以做一下標記,放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解同,不需要把每個問題都弄清楚。如果要把課文中的所有問題都弄清楚,那麼,隻會浪費時間,而且還不一定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
3.讓孩子學會合理分配預習時間
當孩子放學回到家後,需要把白天的課複習一遍,還需要做作業,這樣用來預習的時間就不多了。因此,孩子要學會合理地分配時間,讓本來為數不多的時間得到最大作用的發揮。比如,父母可以讓孩子把預習的重點放到自己比較不擅長的科目上,對於這些科目可以相對地多用一些時間。對於自己擅長的科目,可以減少一些預習的時間。對於自己擅長的科目,在預習的時候理解起來也比較容易,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如果用太多時間在這些科目上,隻不過是浪費而已。再說了,如果孩子不能夠合理分配預習的時間,就可能會出現有的科目預習了,有的科目就沒有時間預習,這樣一來,不利於孩子整體學習水平的提高。
4.讓孩子學會合理的預習方法
預習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可以采用閱讀法與回顧法。閱讀法的具體做法是:在開始預習的時候,先從頭到尾把課文朗讀或者默讀一遍,對新內容進行簡單的瀏覽,了解一下基本的知識內容,看有沒有陌生的字或詞。然後再讀一遍,對於自己能夠理解的地方做出標記,自己不明白的問題也要做出記號。這樣,當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就可以做到一目了然,聽起課來也相對容易。這種預習方法,不但對新知識進行了預習,而且還可以理出一條自己知識的水平線,看看自己能獨立掌握多少內容。回顧法的具體做法是:在預習新課文的時候,先把課文中已經學過的知識複習鞏固一下,然後從中發現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之後再學習一下新的內容。其實,就算是已經學過的內容也可能不是記得很清楚,這樣學起新內容來就比較困難。如果能夠把已經學過的內容重要鞏固一遍,那麼,學起新內容來就會比較容易。
讓孩子養成複習的習慣
父母箴言
學了知識如果不進行複習,過一段時間就會忘掉大部分,這和沒有學的結果差不多。如果讓孩子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複習,那麼,這些知識慢慢就會變成孩子自己的,成為孩子的一部分,這樣才達到了孩子學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