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電視中的兩個小女孩,佩佩的媽媽不覺地看向女兒的房間。
第二天,佩佩放學回到家,媽媽並沒有像往常一樣吩咐她做什麼。這樣一來,佩佩反而不適應了,她來到廚房,問:“媽媽,我要先做什麼?”
聽到女兒的話,媽媽暗暗歎了口氣,然後微笑著對女兒說:“你自己安排吧,隻要在睡覺之前把作業做好就行了。”接著,她繼續做飯。
自己安排,佩佩摳摳耳朵,以為自己聽錯了,但是看媽媽的神情自己好像並沒有聽錯。帶著疑惑的心理,佩佩走出了廚房。
既然媽媽讓自己安排時間,那就先看電視吧!佩佩興奮地來到客廳,津津有味地看起電視來。
當媽媽做好飯之後,招呼佩佩吃飯。吃完飯之後,佩佩正習慣性地想要聽從媽媽的安排,沒有想到,媽媽還是什麼都沒說,直接去收拾廚房了。
沒有了媽媽的安排,佩佩不知道該先做什麼好,她來到媽媽的身邊,“媽媽,我該做什麼啊?”
“媽媽沒說嗎?你自己安排,隻要寫完作業就行了。”媽媽重複著自己剛才所說的話。
“可是,我不知道先做什麼,你……”
“佩佩,不管先做什麼,媽媽說了,自己安排,你想先做什麼就做什麼。”沒有等佩佩說完,媽媽又重申了一遍。
沒有辦法,佩佩隻好自己安排了。
過了幾天,媽媽發現,佩佩已經可以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時間了。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在時間的選擇上都有一個最佳點,把本應昨天做的事放在今天來做叫做失時,把應該明天做的事情放在今天來做叫做失察。失時的結果往往是坐失良機,失察的結果常常是欲速不達。英國有句諺語:“習慣在習慣中養成,習慣要靠習慣來征服,習慣正如在樹皮上刻字:隨著樹木的成長,文字也會擴大。”因而,培養孩子珍惜時間、科學安排時間、充分有效地利用時間的習慣,是每一個父母必須承擔的責任。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時間是有限的。教育孩子珍惜時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年幼的孩子還不能理解時間是怎麼回事,更不懂得生命對於自己隻能有一次。一般要到少年期,抽象思維比較發達,自我意識逐漸成熟,這時,孩子才逐漸明白時間的無限性和人的生命的有限性。父母要讓孩子知道,人生1/3的時間處於求知階段,1/3多一點是為社會服務階段,最後1/3是衰老階段。其中去掉生病、睡眠、休息、娛樂,有效的求知、工作的時間是很短的。因此。一定要讓孩子從小珍惜時間。不然,“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要讓孩子懂得,想要掌握豐富的知識,想要使自己的人生發出光輝,就一定要珍惜時間。
父母要教育孩子盡量提高效率。父母教育孩子要充分利用每一分鍾,要讓孩子懂得“講究效率,時間變長;不講效率,時間變短”的道理。另外,為了讓孩子提高效率,父母還要讓孩子學會科學地用腦。
讓孩子養成預習的習慣
父母箴言
父母應該培養孩子預習的習慣。所謂預習,就是在學習新課文之前先看一下,對課文內容做一個大概的了解。如果孩子有預習的習慣,那麼,他在聽老師講課的時候就會有一種針對性。由於對課文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學習起來也相對比較容易一些。
一個人可以自己學習的關鍵之一就是要學會預習,也隻有會預習的人才能夠有自學的能力,才可能進行自我教育。預習不僅是自學的關鍵,也是一種非常不錯的學習方法。如果一個孩子能夠在課前預習好將要學習的內容,那麼,他對於將要學習的內容在心中就有了一定的印象,當老師講課的時候,他就不會感到陌生,這對於孩子學習效率和聽課效率的提高是非常有好處的。
雖然說預習是按照課本上的內容來進行的,但還是要通過自學來掌握一些關鍵的內容和思考的難點,遇到一些問題要試著去解決,這樣對人的思維能力也是一種很好的鍛煉。如果一個孩子做了課前的預習,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那麼,他在聽老師講課的時候就會帶著問題去聽,就會特別注意自己不懂的地方,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專心聽講,還可以讓孩子提起上課的興趣。
有這樣一個孩子,他在上課的時候總是不帶課本,隻是聽老師講課。開始的時候,老師以為他是故意搗亂。但是,當一次考試成績下來之後,老師迷惑了,就是這個總是不帶課本上課的學生,成績居然是全班最好的。這樣的結果不僅讓老師不解,讓同學們也覺得非常奇怪。終於,老師在一次家庭訪問中發現了這個秘密。原來,這個孩子從小就特別喜歡看故事,有一次他從姐姐的課本中看到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於是就整天拿著姐姐的課本看。不知不覺,他在這個過程中不但掌握了很多知識,還養成了預習的習慣。當他上了學之後,他發現,老師講的東西他都曾經看過、讀過。於是,他不再像其他的同學一樣看著課本聽老師講課,而是隻聽老師講,在老師講的同時他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自己曾經學過的內容。這樣,一節課下來,老師講的內容基本上他都可以掌握。當回到家之後再看一下課本,這樣一來就完全掌握了。因此,他的考試成績才會那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