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能力(1)(3 / 3)

家長不妨將這個故事講給孩子,給孩子時間讓他自己先領會。但對孩子進行引導,讓孩子明白整日貪玩,不努力學習的話,聰明的天分也會離自己而去。

2.讓孩子正確認識勤奮

聰明是一種個人資源,從大人到孩子,人們都會為自己擁有這一資源而自信和自豪。所以,孩子都願意別人誇他聰明,卻不太願意聽別人說自己用功,好像“用功”就是“笨”的意思。於是他們常常在同伴麵前常常裝作不怎麼努力的樣子,但回到家裏卻拚命地學,從而保證好的成績。這樣一來,很多孩子都形成一種錯覺,以為聰明就是一學就會,樣樣都會,不需要努力就能取得成績,所以爭相效尤,導致很多孩子都不努力學習。

針對這一點家長應時常表現出對孩子努力行為的讚賞。當孩子覺得自己沒有過多地用心便取得了好成績的時候,家長應該在不傷害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委婉地告訴孩子,成功的喜悅程度應該是和他的努力程度成正比的。容易得到的東西往往也容易失去,鼓勵孩子通過認真勤奮地努力更上一層樓。

最後,家長應該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幫助孩子為自己定下一個目標。讓孩子在不斷進步的過程中體驗到勤奮的價值。孩子會漸漸明白,努力的人永遠都是受歡迎的。

孩子的潛能是需要開發的

父母箴言

常常聽一些父母在人前謙虛,說自己孩子一無是處,同時又一個勁地誇獎別人的孩子聰明,將來一定很有出息。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會有藏而不露的閃光的東西,隻是這種東西常常被父母所忽視而已,這種東西就是潛能。

孩子身上的智慧和才能需要發掘,需要有適合潛能開發的良好環境,需要堅持不懈地努力。所以,父母應該做的是,相信孩子一定有出息,創造條件,鼓勵和引導孩子,讓孩子的潛能閃現出耀眼的光亮。

我們的孩子也許在某些方麵不盡如人意,但絕不可能在所有方麵都無所作為。因為人的智力是多方麵的。隻要我們不把眼光局限在狹窄的知識學習方麵,就可以最終發現孩子身上隱藏著的智慧和潛能。

1.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激發學習潛能

由於發展孩子的思維能力是培養創造性的核心,所以要培養孩子學會思考,善於思考,讓孩子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和學習潛能。曾經有一個作家,他在他的孩子五六歲的時候,每星期都帶他到公園裏去看螞蟻、捉蝴蝶,帶孩子到郊外去采桑葉、觀察樹葉和花草的變化。在每一次活動中,他都會提一些容易引起孩子思考的問題,如:“螞蟻是住在哪裏的?”“春天的樹葉和秋天的樹葉有什麼不同?”以此啟發孩子開動腦筋來思考回答問題,同時也啟發孩子自己提問題。當父母碰到孩子提的問題一時難以解答時,千萬不要厭煩或簡單化處理,最好是告訴孩子:這個問題我不太清楚,等我查了書後告訴你。而且要說到做到。這樣也會傳遞給孩子一個信息:看書能學到知識。

平時,父母要利用一切機會和孩子交談,通過交談來激發孩子的思考。在和孩子交談時,要盡量談一些有利於孩子獨立思考的問題,而不是代替孩子去思考。當孩子碰到問題時,父母可以為他提一些具體建議,啟發孩子動腦筋想辦法。另外,孩子喜歡做遊戲,父母可以引導孩子進行各種創造性的智力遊戲,例如用積木搭出各種形狀的東西,讓孩子猜是什麼東西。和孩子一起編謎語,比如有一位媽媽要她的孩子編“手”的謎語,經過討論後,結果編出了許多有關手的謎語,如手會畫畫、手會為客人倒茶、手會拍球、手會洗手絹等等。孩子覺得很有趣,思維一下子就會活躍了起來。

給孩子一個善於獨立思考的大腦,勝過留給他家財萬貫。家長要告訴孩子:“一個不能獨立思考的人終將一事無成”。雖然這樣做會花費他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他會發現,他在這方麵的努力將會得到成倍的回報。

2.從興趣入手誘導孩子的學習潛能

“興趣是學習和求知最大的動力”,這句話是人類在獲取知識時總結出的智慧法則。同樣,“快樂教育”的創始人斯賓塞認為,誘導是教育和培養孩子的最好的方法。興趣是孩子對事物的主動選擇,誘導則是促使和加強孩子的這種主動性,使興趣變得持久、有目的。

3.自己動手激發潛能

孩子是否具有照顧自己生活的能力,有其重要意義。從發展角度而言,這代表著身心成熟到某一程度,可以主動掌握自己的行為。這種行為,使孩子逐漸脫離依賴或被動的行動,進而能在自己的意誌中主動行事,在生理的需求方麵,不再隻是依賴父母;在心理層次方麵,它更是孩子建立自信心與安全感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