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讓孩子多食用堿性食物
人體的體液呈微堿性,有利於身體對物質的吸收和利用。如果小兒體內缺少堿性物質,會影響激素的分泌和神經活動,這種兒童智商偏低。可以改善孩子的飲食結構,多食一些堿性食物可以提高學習成績。一般說,綠色蔬菜、堅果、水果、低脂牛奶、各種菌菇、豆及豆製品、海帶等都屬於堿性食物。豬牛羊雞鴨等肉類、麵粉、大米等經人體代謝後產生酸性物質,故屬於酸性物質。一些食品如核桃、動物的腦、紅棗等可以增進智力發育。含有維生素C高的食品也對提高智商有利。用含有維生素C較高的橘子汁連續18個月供給受試的兒童飲用,他們的智商比起不用者平均上升3.6。
9.不要停止智力開發
家長盡早介入當然很重要,但也要記住孩子智能發展是持續不斷的。孩子的各個神經網絡會繼續發展,直至進入青少年期。因此,要繼續為孩子讀故事,跟孩子談話、唱歌。在孩子頭腦發育的過程中,父母的教育自始至終都舉足輕重。
讓聰明的孩子也勤奮
父母箴言
我們不能否認人的天賦的存在,有些人確實從小就表現出對某一種技能超強的領悟力。但是我們更應該明白後天的努力才是一個人能否成功的決定因素。“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是對這個道理的很好詮釋。
有些孩子沉醉於自己的天賦,並認為隻要依靠天賦便能不費吹灰之力地領先於人。於是在對待學習以及其他事情上的態度上便出現了偏差,具體的表現為懈怠、自負、不踏實等等。一個真正成功的人決不僅僅是通過天賦就輕易成就事業的,而往往是一步一個腳印地通過自己的智慧和雙手爭取得到的。因此,一個人的態度正確與否決定著他與成功的方向是同向還是背離。
聰明的孩子有很多,不少孩子既聰明又勤奮,因此聰明與懈怠不是直接的因果關係。那麼是什麼讓某些有天賦的孩子過分放大了自己的資本?
1.家長過分賞識孩子的“小聰明”
很多時候,大人之間聊起自己孩子的時候,常常會說:“我那孩子真是太淘氣了,聰明是聰明就是不愛學習,真是拿他沒有辦法!”僅從言辭上來看似乎是對自己的孩子十分不滿,但從語氣、神態上來看無不透露著對孩子“聰明”的賞識。在這樣的家長心目中,孩子的活潑機敏要比勤奮刻苦更可貴。
這樣的家長經常性會使用“我的寶貝真聰明”等諸如此類的話來對孩子表示賞識。長期下去,孩子不通過任何努力就能輕易地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自然會對那些紮實刻苦的孩子表現出輕視。自己當然更是每日以“聰明”自居,漂浮散漫了。
2.孩子的目光不夠遠大
一個成功的人在起步之前往往先訂下了一個成功的目標。這個目標雖不在於都多麼高遠,但它一定是在一定的高度之上,否則唾手可得的東西就不能稱之為目標了。
那些態度不夠端正的孩子往往很容易自我滿足,老師、家長的一次表揚、某次考試的好成績等就能很輕易使他們對自己有十足的認可,甚至懈怠。
一個有理想的孩子會把每一次的進步當成是向著理想攀登的階梯,他們在進步的過程中不斷地反省自己,充實自己,以期不斷地接近自己的夢想。即使在實現了最初的夢想之後,由於持久的慣性還會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幫助孩子找尋屬於他的夢想,讓夢想來鞭策孩子,他才會時刻提高警惕,不斷進步。
在一個學校或者班級,通常有兩種學生是最受老師喜愛的:一種是非常聰明又非常努力,從來都不因為自己的聰明而驕傲自滿的;另一種是不算聰明卻非常努力,從來都不為自己的不聰明而自卑的。由此可見,努力的孩子到哪裏都是受歡迎的。家長一定懂得去賞識孩子努力,而不是一味地誇大孩子的小聰明,否則很容易助長孩子浮躁的情緒。
想糾正孩子自負的態度,還得先改變孩子的意識,設法讓孩子明白勤奮的可貴之處是關鍵之處。
1.讓孩子正確認識天賦
有這麼一個故事。古時候,有個叫仲永的人。五歲之前從未接觸過筆墨,有一天突然哭鬧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他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父親十分詫異,便把詩作拿給周圍的文人秀才們觀看,都讚不絕口。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寫詩,他能立刻完成,而且文采出眾。漸漸地,鄉鄰們都請他的父親去做客,有人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他的父親認為那樣有利可圖,每天牽著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幾年之後,仲永的才華全部消失殆盡,甚至連普通的詩也寫不出來了。
相信,很多家長對這個叫做《傷仲永》的故事都不陌生,它傳達了一個道理: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沒有一定條件的維係,便會向著另外一個方向轉變。仲永本可以通過後天的繼續學習成為一個有所作為的文人,但終因整日埋首於其他繁雜之事,成為了一個在普通不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