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點燃孩子的學習興趣(3)(2 / 3)

2.用大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

案例:4歲的佳妮已經可以畫出10多種圖形了,而且還會用水彩和油墨畫畫,幼兒園的老師都誇她聰明呢!可是一到了媽媽這裏,就不過關了。其實也難怪,媽媽對她要求很高,每次都要求她畫一些高難度的畫,還不能出錯。真難為她了,才小小年紀的孩子,又不是大人,哪能次次都不出錯呢?

用大人的標準要求孩子,孩子就會覺得事事辦不好,事事都難辦,從而失去前進的信心。

父母應該這樣做:和孩子以遊戲的方式來關注孩子學習上的點滴進步。父母可以做一張大表格,當孩子有明顯進步時,為了表示獎勵,讓孩子自己在表格上粘一朵小紅花;當孩子表現一般時,可以讓孩子粘一朵小黃花;當孩子有了退步傾向時,就隻有讓孩子粘一朵小綠花了。在學習的過程中,家長讓孩子學會區分自己不同的學習表現,從而慢慢地學會對自己不斷激勵和不斷要求。

在具體學習上,盡量少用“第一”和“最後”的標準來衡量孩子的學習結果。

3.對孩子興趣培養過早定向

案例:自從兩歲的雨橋對隔壁玲玲家的鋼琴表現出些許好感後,爸爸回家就開始忙活開了,先是打電話谘詢鋼琴學校幼兒班的情況,又是發郵件在網上了解二手鋼琴的價格,然後還在家裏拿把硬尺量來量去量尺寸,看什麼角落正好可以擺一架鋼琴。

爸爸這樣做這不符合孩子身心發展的特定規律。事實上過早對孩子的興趣定向,隻會限製孩子能力的發展,不利於孩子完全人格的建立。

父母應該這樣做:父母可以全麵培養孩子的欣賞和鑒賞能力,帶孩子去看一些專業的畫展、音樂會、歌劇、舞劇、話劇,不要求他刻意地理解,隻是讓他學會欣賞、有個大致的了解,讓孩子感覺到什麼是美的,什麼是高雅的,什麼是動聽的。

在孩子有興趣的基礎上發展其特長,可以輔助一些教材或訓練,循序漸進地學習某種技能。

剛開始不要對孩子的某一種興趣表現出太大的熱情,用淡然一些的語氣和他交流。如果他是真的有興趣,慢慢地你自然會感受到,如果他隻是新造茅坑三日香,那你也省得費心了。

不要漠視與回避孩子的問題

父母箴言

生活中,孩子總會提出千奇百怪的問題。大人們看起來很平常的事,孩子也會問個不停。這時,父母千萬不要感到厭煩,孩子好問是好事,說明他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思考意識。

“為什麼火車要在鐵軌上跑?”

“為什麼魚要在水中遊?”

“冬天河水為什麼會結冰?”

“為什麼人每天要吃飯呢?”

“媽媽,為什麼會下雪呀?”

“爸爸,你為什麼會長胡子呀?”

……

孩子對整個世界都充滿了好奇心,遇事總得問個“為什麼”。可是,有的父母對此很不耐煩,或敷衍了事。幾乎大部分的父母親都會漠視或回避孩子的問題。除了忙的情形以外,像是不容易回答或困難的問題,還有他人在場時不好回答的問題等,大都會采取這種態度。

3—4歲的孩子,腦重已有成人的80%。5-6歲的腦重已達成人的90%。從對詞語的理解與掌握來看,3-4歲的孩子能理解1500個左右的詞彙,其中近千個詞語可運用於交談中,5-6歲的孩子詞彙理解可達5000個左右,其中2-3千詞語運用自如。這說明孩子接受知識的潛能是很大的。這時期孩子語言增多,問題也很多,這正是大腦發育快的一種表現。孩子通過提問,與大人交談,從中可獲取大量的知識。倘若大人對孩子的問題不予回答,甚至加以訓斥,這等於扼殺了孩子的求知欲。在這種孩子身上,近期效應是與同齡孩子相比,獲得的知識很少,語言發展慢,活潑性較低,遠期結果是,這種孩子讀書時不愛提問,學業成績很差,成年後社交能力差。因此,正確對待孩子提問並認真作答是非常重要的。

處於發問期的孩子,有時候的確很難應付,甚至幾乎無法應付。恰恰此時是孩子智力發展最快、最重要的時期。他們有時之所以發問,隻是想要和父母親溝通一下而已。

這時期的孩子充滿了智慧性的好奇心,對於周圍的事物都充滿了興趣,自然會產生很多的疑問。要父母親一一仔細地回答,實在不容易。尤其是父母親越忙的時候,小孩子越是糾纏不已。另外,小孩子會有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而發問的傾向。

小孩子幾乎會問任何的問題,不過這是他們的智力之芽開始萌發的表現。樹苗在成長為參天大樹以前,需要充分地施肥、澆水,否則會變得非常瘦弱。因此,在其成長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充分補充養分,就會貽誤良機。而一旦錯過,則無法重新開始。

回答孩子的問題,也是相同的道理。一定要確實把握好他們的智力正在萌芽的時期,適當地予以應對,才能夠培養出充滿好奇心和學習願望的孩子。因此,切勿漠視、回避孩子所提出的問題,而要盡可能誠懇地回答孩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