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使孩子一開始就有成功的體驗。父母要盡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識,一開始就讓孩子學懂,這樣既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體驗了學習的快樂。
最後,父母應該指導孩子讀書。父母和孩子一起學習,當孩子解答出難題後,與孩子分享快樂;當孩子不懂時,與孩子共同探討,這也能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件愉快的事情。另外,父母的情緒、學習的環境等也能影響孩子學習的情緒體驗。
2.明確學習目的,培養間接興趣
優秀父母的經驗證明:學習目的的教育應該聯係孩子的思想和實際,堅持耐心細致的正麵教育,通過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把學習目的與生活目的聯係起來,這樣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孩子對背外語單詞不感興趣,但對學好外語後可以用外語交流,參加各項外語活動等結果感興趣,這種興趣可以促使孩子去從事背單詞的活動。所以家長們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興趣,激發其勤奮學習,更要通過學習目的教育來提高孩子的間接興趣。興趣在活動中的動力作用,已為不少心理學家所承認。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把興趣說成是“能量的調節者”。孩子對學習有興趣,就可以激起他對學習的積極性,推動他在學習中取得好成績。
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問、好動的特點,父母應充分利用它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有的孩子把鬧鍾拆開,有的孩子不停問為什麼。父母如果不了解孩子的特點把這些看成孩子的淘氣、搗亂,對孩子采取批評、冷淡、不理睬的態度,這樣就會損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長,挫傷他們求知的積極性。對孩子的提問要回答,如果不會則可以告訴他如何查詢,或者弄明白後再告訴他。
父母要尊重、保護和正確引導孩子的好奇心。此外,在各種活動中培養孩子的好奇心也是很重要的。如讓孩子參加各種興趣班的活動小組或外出郊遊、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等。在活動中孩子通過發現問題,產生好奇心。有的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學習勁頭本來就不高,再參加興趣小組會分散更多的精力,就不準他參加其他的活動,這種做法恰恰是放棄了引發孩子學習興趣的好機會。
4.創建有利於培養學習興趣的外部環境
隻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長出好莊稼,隻有良好的家庭環境才可能培養出智力優秀、聰明活潑的孩子。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熱愛學習。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身教重於言傳。如果父母督促孩子要努力學習,而自己卻常常通宵達旦地打麻將,那麼孩子感興趣的恐怕不是如何搞好學習,而是如何玩好牌,到時候,孩子學到的恐怕就不是科學知識而是玩牌竅門了。如果父母飯後捧一本書,伴一杯清茶,端坐書桌前,伏案寫作,孩子耳濡目染,也會經常看書、學習。
其次,多給孩子買一些有益的、適合孩子心理發展特點的書,一般而言,可以為孩子購置一些通俗的簡化本的文學名著以及一些激發孩子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書,比如童話、寓言、科幻小說等書。家中如果有很多書的話,就可以便於孩子的翻閱,有利於讓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再者,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孩子學習時父母不要一會兒送水果,一會兒與他說話,這樣會打斷孩子的思維。
最後讓孩子多與愛學習的小朋友接觸,受其影響,對學習產生興趣。
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注意事項
父母箴言
在家庭教育中,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很多。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一定要加倍注意。因為,一不小心,孩子就可能會對學習失去興趣。
家長要及時發現孩子的興趣,並因勢利導地通過認識需要、激發情感、磨煉意誌、引導行動等多種途徑來培養、發展孩子的興趣,以開發其智力,推動其成才。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對孩子的興趣應給予關心和鼓勵
在培養孩子某方麵的才能時,不能過於性急,過急隻會“欲速則不達”。強迫式的訓練往往會被孩子拒絕,孩子接受不了就會逃避訓練。正確的態度應該讓孩子在輕鬆自由的氣氛中自發地產生興趣、感受樂趣。孩子有興趣的時候,也正是父母指導最有效果的時候,錯過時機,以後的指導隻會事倍功半。
孩子常常會纏著父母問問題或是要求講故事,這正是孩子興趣的表現。如果父母粗暴地以一聲“自己一邊玩去”加以拒絕,對孩子的求知欲無疑是一次打擊。但是,如果父母能耐心解釋或啟發孩子一起思考,則有利於孩子語言的發展和思維、想象的發揮。在孩子有興趣時加以拒絕,以後即使設法彌補,恐怕也難以奏效了。因為孩子的興趣是變化不定的,很可能你雖有情,他卻無意了。
2.不要逼迫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