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帶孩子到大自然、社會中去,開闊眼界,提高學習興趣
父母可以經常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到大自然中觀察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比如春天到了,父母可以帶孩子去觀察小樹以及其他植物的生長情況;夏天來了,父母可以帶孩子去遊泳、爬山;秋天的時候,父母可以帶孩子去觀察樹葉的變化;到了冬天,父母又可引導孩子去觀察人們衣著的變化,看雪花紛飛的景象。這樣一來,孩子通過參加各種活動開闊了眼界,豐富了感性認識,提高了學習興趣。父母最好能夠指導孩子參加一些實踐,比如,讓孩子自己收集各種種子、搞發芽的試驗、栽種盆花,也可飼養一些小動物。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可以啟發他們把看到的、聽到的畫出來,並鼓勵他們閱讀有關圖書,學會提出問題,學會到書中找答案。這樣,孩子的興趣廣泛了,知識麵擴大了,學習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
4.發展孩子多方麵的興趣
一些孩子由於受到家庭和周圍環境的影響,在三歲左右就開始對畫畫或樂器產生興趣。特別是當孩子進了幼兒園以後,在老師的誘導下,他們的興趣愛好出現了第一次飛躍。最先使孩子產生興趣的一般是畫畫、唱歌和表演,當然這些都是模仿性的。對鋼琴、電子琴、手風琴的興趣都可以在幼兒期喚起,這時父母不要去要求孩子能夠達到什麼水平,而是要以喚起他們對各種樂器的興趣為主。下棋更是如此,很小的孩子就喜歡跟大人下棋,當然更喜歡和小朋友們一起下遊戲棋。父母隻要做有心人,為孩子們提供一些條件,準備一些簡單的器具,多給孩子講講自己的見聞,多與孩子一起玩,孩子多種學習興趣就會逐漸培養起來。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父母箴言
有了興趣,孩子才會積極關注,主動思考,並自覺采取行動。因此,對於父母來說,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想方設法地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向上的積極性,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可以說,把這個工作做好了,就不用擔心孩子今後的發展了。
人的一生需要接受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而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點與奠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對孩子具有十分重大的影響。家庭教育主要是教育孩子,那麼家長教育孩子,主要教育什麼呢?從總體來說,孩子成長發育的各個方麵都是教育的內容,道德品質、智力發展、知識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等,這些父母都必須不同程度地擔負起教育責任,這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在城市家庭中,高智商、高要求、多技藝和強訓練的教養理念一統天下。“技多不壓身”的古訓在現代家庭中重新找到了強大的生長點。
在緊張繁忙的陪練中,父母以孩子學會某種技藝為標準,來衡量自身教育理念的行為效果,為了讓孩子“學好”,生活上包辦代替,學習上辛苦陪練,強行監督,而恰恰忽視了孩子個性的成長發育,忽視了孩子首先將成為一個公民的基本事實,偏離了教育培養全人的本意,使孩子的家庭教育失去了支點,該嚴格處卻放鬆,該放鬆處卻又嚴格。其實,對於孩子來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有了興趣,孩子才會積極關注,主動思考,並自覺采取行動。
那麼,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呢?
1.增強學習快感,培養直接興趣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曾說過,他不讚成有人說他是“刻苦”學習的,因為他在學習中從沒感到“苦”,相反,體會到的是無窮的“樂”。學習如果能給孩子帶來快樂,那麼孩子一定會喜歡學習,年齡越小的孩子,學習興趣越是以直接興趣為主。例如:有的孩子喜歡畫畫,可能是他樂意用五彩的蠟筆在紙上塗抹,看著五彩的線條在紙上延伸、擴展,他的思維、想象也跟著任意遨遊、旋轉;也可能是老師經常表揚他,雖然他畫得並不怎麼樣。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習變為快樂的事呢?
首先,多表揚,少批評,要善於發現每個孩子的優點。有些父母開口閉口就是“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光知道玩”,本來是恨鐵不成鋼,卻不知好鋼已在批評中鈍化了,日久天長,孩子總覺得自己很差,總有錯,在學習中有壓抑感,於是就厭惡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