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受益於安卓係統智能手機的熱銷,HTC的市值超過諾基亞和RIM,達到338.8億美元,僅次於蘋果、三星,名列第三。如果HTC能夠一直順著這個勢頭發展下去,那麼HTC很可能是下一個三星。
相對於HTC而言,小米成立於2011年,時間短暫。不管是企業規模、公司實力、技術條件等各方麵都與HTC這樣的企業有巨大的差距,所以說小米到台灣不是賣手機,而是考試,絕非雷軍謙虛客套,而是他真實的想法。
不過雷軍敢來開拓台灣市場,自然也不會妄自菲薄,小米比起HTC有自身的優勢。比如小米有最新最高級的硬件配置以及超高的性價比;小米的深度優化的安卓係統——MIUI係統,每周更新,這是其他任何企業都無法模仿的;小米通過電子商務的形式網絡銷售,而且有大量的米粉和發燒友,所以小米新機型隻要上市,馬上就會銷售一空,而台灣也有大量的“米粉”。
這次小米進軍台灣,與台灣第三大電信大亨遠傳電信展開合作。雷軍在小米手機台灣媒體見麵會上說,他對於手機在台銷售是零預期,內部也不在乎市占率,隻在乎用戶看到產品後會不會尖叫,會不會推薦給其他親友。話說得漂亮,但是他自己當然希望小米在台灣能夠大賣,所以心中也是很緊張。
見麵會之後遠傳電信負責預售小米2S手機,該手機在台零售價為9499元新台幣(約合1966元人民幣)。沒有想到甫一上市,首批預購的機器就被搶購一空,算是博了一個開門紅的好彩頭。
不過小米能不能在台灣站住腳,還要費一番周折才能知道結果,隻是台灣市場上蘋果、三星、HTC占據了前三名的位置,小米若想占據一席之地,必須做到產品過硬,營銷夠棒。
目前在國內市場,小米手機的份額已經超過了蘋果,那麼在台灣小米的發展又會怎樣呢?隻能拭目以待了。
小米向台灣的手機企業學習,特別是HTC學習,可不僅僅隻是學習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也要吸取。HTC最大的問題在於做品牌太晚了,因為多年為別人代工做手機,代工企業的品牌形象定位在消費者眼中一時難以更改。而且HTC推出的幾款產品並沒有成為主流的產品,在市場上銷量有限。
短暫的輝煌之後,2013年HTC的市值跌到了38億美元。相對於HTC的市值大幅縮水,諾基亞以72億美元賣給了微軟,倒是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小米在2013年市值達到100億美元,引起各方矚目。小米這個手機新丁,如何能夠趕上那些發展了幾十年、十幾年的大企業,關鍵還是在於小米從別人那裏吸取了教訓,少走了許多彎路。
這次小米開拓台灣市場能否成功,對小米未來的戰略十分重要。因為中國台灣和中國香港是小米國際化的第一步,這第一步走穩了,才能繼續開拓東南亞市場。然後進軍日本、韓國這樣的消費電子大國,在亞洲市場占據優勢地位。之後打開巴西等南美國家的市場,從而迂回進入美國市場。
如果不能成功地實現國際化,那麼小米很難成長為一個真正的國際品牌。而相比於三星一個標準走遍世界,小米的國際化將更具難度,它將為每一個市場做本土化的係統服務,這對小米絕對是一個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