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小米內生態:野蠻生長,完善體係
第22章 小米不能按照蘋果的路子來
小米一經問世,就有很多人說雷軍是抄襲蘋果。雷軍對此很不以為然,第一,小米就是小米,不可能抄蘋果,“如果那麼容易,那麼你去抄一個試試?”第二,雷軍不認為小米是蘋果模式,在他看來小米更像亞馬遜,他是用互聯網的思維、電子商務的模式在做小米。
用雷軍的話來說,小米的“鐵人三項”是軟件、硬件、移動互聯網。但是蘋果做iPone又何嚐不是軟件、硬件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所以小米與蘋果相比最大的不同也是最大的過人之處就是用互聯網的思維,做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產品。
蘋果iPhone問世的時候,人們最新接觸到的是iPhone驚豔的外形,然後才是它簡便易行的操作係統。因為有喬布斯這樣的天才,所以iPhone在各個方麵均達到了極致和完美,如果從這兩個方麵來超越蘋果確實太難。後起的三星Galaxy雖然在銷量和性能上超過了蘋果,但是比起iPhone還是少了那種精致的感覺。
實際上,小米發布會之後,在喧囂散去,一切歸於平靜時,雷軍就又陷入了夜不能寐的狀態,就像當初他看完喬布斯的壯舉之後的那個晚上一樣。隻是,這一次他想的是擺在前麵的坎坷的道路。雷軍知道,目前的小米,還不是自己想要的完美的高智能手機,它和蘋果還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他並沒有像喬布斯那樣,一開始就將改變世界的夢想寄托在小米身上。他的小米手機就像它的名字一樣低調樸實,以至於負責工業設計的劉德說,小米很普通,它要做的是讓大多數人不反感,肯接受。
雷軍清楚地意識到,中國社會是混階層,還沒有形成中產階級,並不具備蘋果那樣的生存土壤。喬布斯可以天馬行空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而他從決定要做小米的那一刻開始,就一直和米粉們一起關注大多數人的需求。
這樣,雷軍不得不將小米暫時定位在“發燒友”的狹窄市場上,而且很難迅速擴大市場。小米手機若是不能成功打好第一仗,他所有的努力都將付諸東流,而自己的CSP(芯片尺寸封裝)概念也並沒有成為焦點,這讓他有些焦慮。
一定程度上來說,雷軍想像喬布斯一樣改變點什麼,但是他又不想活在喬布斯的陰影下。小米科技在初創之際就被業界人士解讀為“雷軍正試圖在中國複製一個喬布斯的蘋果”,這讓他陷入了一種極其矛盾的心情中。
雷軍其實選擇了和喬布斯截然不同的道路。他說:“互聯網行業的規律是,擊敗雅虎的不是另外一個雅虎,是穀歌;擊敗穀歌的是Facebook。做中國的蘋果根本沒戲。再看長久一些,你一定會發現小米和蘋果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但是更多的人還是願意拿他和喬布斯對比,這是一個無法回避的事情。
“當年喬幫主歸來的時候剛好42歲,小米亮相的時候你也是42歲,你覺得自己能成為第二個喬布斯嗎?”有人這樣問他。
“18歲的時候我就是喬粉,從來沒有奢望過自己能成為喬爺第二,小米也絕對成不了蘋果。因為喬爺是神,是我們頂禮膜拜的偶像,極簡完美設計是我們無法企及的高度。雖然我知道差距很大,但是我並沒有絕望,還是希望通過每天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努力,離偶像近一點,再近一點。”雷軍說。
一個從沒有做過手機的企業,如果一開始就想要超越蘋果,那麼一定是不現實的,即使有這樣偉大的抱負,也要經過十幾年間積澱才能談得上這個問題。如果完全按著蘋果的路子走,套用齊白石一句“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一味模仿蘋果,那麼小米將永遠是個二流品牌。
小米從創業開始用的就是互聯網的思維方式,比如小米率先做MIUI係統,采用的是深度優化的安卓係統,但是並沒有閉門造車,而是在論壇選出100名粉絲,粉絲們對MIUI係統試用之後提出各種問題和建議,然後小米逐漸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