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小米還設立了米粉節,是與用戶一起狂歡的Party。這是米粉的節日,在每年的米粉節活動上,雷軍會與米粉分享新品、溝通感情,激發米粉的熱情。而且,每次的小米發布會也都是米粉們的一次瘋狂的聚會,有些米粉甚至騎著自行車不遠萬裏專程趕來參會。
這些都是屬於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它以小米為載體,讓人們以一種時尚的方式集合在一起。於是,眾多的米粉被這種生活方式所吸引。因為小米,他們可以結交更多的朋友,擁有不同以往的社交圈。
另外,小米還十分重視從米粉的角度出發做事情,他們對米粉無微不至的關懷都令米粉們十分感動。雷軍曾經說過這樣一件小事:
在小米公司剛剛創辦時,稅務局所給的發票非常少,每個月隻有5本,實際上總共隻有200多份,而小米公司一直在向稅務局申請機打發票,這個時間持續了很久,一直拖了幾個月。因此在前期的幾個月中,小米所銷售的手機都拖欠米粉一張發票。
然而,發票對於那些希望貨物有保障的米粉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小米公司可以機打發票之後,他們一共用了12台高速打印機加班工作,連續打了十多天,期間甚至用壞了兩台打印機。
一般情況下,很多公司都會按照事先的約定將拖欠的發票補寄給買家,僅此而已,但是小米做出了一個讓眾多米粉感到欣慰的小細節。
為了對信任小米手機的米粉做一個小小的補償,雷軍要求小米一定要做到兩點:“第一,用快遞寄出發票,讓米粉能更快安心;第二,在發票裏附了一張非常可愛的米兔賀年卡,同時還要寄一張手機的保護膜。”
雷軍後來回憶說:“這一個小小的細節,讓我們收到了很多很多來自米粉的感謝信,也讓我們感受到有很多用戶在支持我們,支持小米手機。”“從米粉中來,到米粉中去”的思維方式,讓米粉成為小米手機最忠實的用戶,據統計,重複購買2~4台手機的米粉甚至占到米粉總人數的42%。
其實,到今天也沒有人完全吃透“小米模式”,也不懂雷軍的“從米粉中來,到米粉中去”。其實,用互聯網的方式做手機,小米的基本策略就是顛覆,將傳統做手機的每一個環節都重新定義和更新。
比如,傳統的方式製造手機是聘請頂尖技術人員閉門做研發,小米則是邀請米粉參與到產品的設計與研發當中;傳統的方式賣手機僅僅是給用戶使用,小米賣手機是和米粉一起玩手機;別人隻是在純粹地賣產品,小米賣的還有參與感;別人花巨額資金請明星做廣告,而小米則用米粉開創了互聯網的新營銷方式;很多公司不允許員工上班時間泡論壇、玩微博,而小米則鼓勵“全員解放”,鼓勵所有員工泡在網上,與米粉直接接觸,將內部評價轉移到外部評價……
雖然小米將粉絲經濟做得風生水起,但這並不意味著粉絲經濟是小米專屬的經濟模式。引領小米模式走向成功的關鍵環節,還有對核心用戶的經營,對小米品牌的塑造,其核心是在產業成型初期對用戶需求點的有效解決。
對於粉絲經濟的未來,黎萬強曾經指出,未來3~5年會產生更重要的趨勢,即重新定義消費電子,不管是開源硬件還是智能家電,都與粉絲經濟相關。這將是一個打造粉絲經濟的新興領域,而小米之後要做的產品還會繼續鞏固粉絲群體,通過粉絲的眾包智慧解決用戶痛點需求,進而加強品牌塑造,這會是小米在脫穎而出之後繼續一路高歌的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