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黎萬強,十餘年的共事關係讓他和雷軍的私交非常好。2009年年底,黎萬強決定辭職離開金山,於是找到亦師亦友的雷軍。
“我想去做商業攝影,你覺得這個方向怎麼樣?”
“我這裏也有個方向,要不你來跟我一起幹?”
“沒問題。”
“你知道我要幹嗎,就這麼答應了?”
“你要做手機。”
一段堪稱經典的默契對話之後,雷軍笑了。黎萬強加入了小米。
而劉德這個人,雷軍認為自己請不起,所以最初並不在他的合作規劃當中。但已經加入小米的洪鋒,他的太太和劉德的太太是很好的朋友,這樣一來,就為雷軍和劉德搭上了關係。於是,洪鋒聯係劉德說:“你在美國休閑成那樣,多無聊啊!不如回來和朋友們聚一聚吧!”
2010年5月,劉德出差到北京,接著在銀穀中心大廈的小米公司見到了雷軍、黎萬強、林斌和黃江吉,幾個人從下午4點一直聊到晚上12點。
可是劉德就是不開竅,像根本聽不明白幾個人的一再暗示:“這事兒挺好,隻是我又能幫上你們什麼呢?”
雷軍無奈,隻好坦言:“我們想拉你入夥。”
但是劉德糾結了,究竟要不要放棄自己在美國的公司來加入小米,他一時難以決定。
沒有得到明確答複的雷軍,當晚就沒有睡著。就在雷軍忐忑不安的時候,回到美國的劉德反而想通了,他給雷軍回話說:“我非常願意加入這個團隊,因為找到一個好團隊太難了!”他說自己這些年很累,原因就是沒有一個好的團隊。
“小米選擇了劉德,劉德也選擇了小米。”雷軍說,“我很慶幸洪鋒能介紹劉德給我認識。劉德現在幸福不幸福我不知道,反正有了劉德,我是非常幸福的,他做得非常出色!”
雷軍的團隊擴充到現在,能夠做手機係統、軟件和設計的人都有了,就是缺少一個能將小米“種”出來的人。2010年7月1日,小米公司準備啟動硬件項目。萬事俱備,隻欠東風,雷軍為尋找一個合適的人幾經周折,還是毫無頭緒。
整整一個夏天,3個月時間,雷軍見了超過100位做硬件的人選。最誇張的一次,他和一個理想人選7天時間麵談了5次,每次10小時。但是很遺憾,最後因各種原因沒有達成共識。9月,一個周五的晚上,雷軍又一次麵試毫無結果,幾乎絕望了。就在山窮水盡的時候,林斌說:“試試看周博士吧。”
萬般無奈的雷軍約到了55歲的周光平。周光平是個科學家式的人物,從1995年到2009年,在摩托羅拉工作將近15年,他關注的是產品真理和科研中帶來的成就感。經曆過摩托羅拉的3次大起大落,周光平分明似乎已經看到這家公司的大勢已去。
本來這是雷軍迫不得已的選擇,沒想到兩個人見麵以後居然都感覺相見恨晚。在小米的辦公室裏,他們從中午12點一直聊到晚上12點,從互聯網聊到硬件設計,從用戶體驗聊到手機發展趨勢,甚至連出去吃飯的時間都不願浪費,叫了兩次盒飯來解決溫飽問題。
幾天之後,這位55歲的“種米人”登上了小米的戰艦。隨著周光平的加入,雷軍的小米創始人拚圖也最終完成。
事實上,小米不光承載了雷軍一個人的理想,而是7個“老男孩”共同的最後的夢想。55歲的周光平在走進雷軍這塊“種米試驗田”的時候就說:“如果小米手機做不成,我這輩子再也不做手機了。”
於是,為了實現夢想,追求成功的內心體驗,每個人喝了一碗小米粥之後,7個創始人便走上了為夢想而戰的道路。接著,這個積聚了IT行業頂尖精英的豪華團隊很快就將小米手機生產出來,並且很快讓小米手機以極快的速度掀起漫天的小米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