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低調布局兩年,小米不可能會失敗(1 / 2)

第8章 低調布局兩年,小米不可能會失敗

從2009年打算創辦小米到2011年小米發布第一款手機,這期間雷軍一直低調地為小米布局,甚至小米公司的成立也很低調,以至於已經創立一年多的小米還以神秘的姿態不為外界所知。用雷軍的話說是:“人若無名,更利專心練劍。小米隻想專注產品研發。”

也可能是在做天使投資人的幾年中,雷軍看到了太多失敗的團隊,他希望自己的團隊要有危機感,包括隔絕外界的幹擾。因此,小米創立後,雷軍要求公司裏的每一個人都要對關於小米的事情守口如瓶,強調整個團隊在創業的時候要心無旁騖地做事情,做到低調、低調再低調。

其實,小米公司之所以叫“小米”,也有低調樸實的含義在內。小米拚音是mi,包含著三重意義:首先是Mobile Internet,小米要做移動互聯網公司,手機隻是業務的一部分;其次是Mission Impossible,小米要完成不能完成的任務,雖然創業團隊高手雲集,但還是要有艱苦創業的決心,雷軍希望用小米加步槍來認認真真創業;第三是雷軍希望通過“小米”這個普通的名字傳達出一種訊息,讓人們知道小米是一家低調而務實的公司。

雷軍實際上也是這樣做的,他很清楚每一步應該做什麼。小米的豪華創始人團隊組建完畢後,很快就有了50多個高素質的員工。接著,雷軍開始著手籌辦另外一件事情——融資。當時有兩條路可選:第一條是自己先投資,然後慢慢地爭取融資;第二條是創業團隊一起投資。他更偏向於第二種,因為他不想將小米變成自己一個人的“個體戶”。如果大家可以一起投資,這個團隊就活了起來,人人都有主人翁精神,一切將十分完美。

但是,大家會不會願意,他不太確定。令他意想不到的是,2009年年底,發生了一件感人而有趣的事情。這一天上午,7個老男孩和其他的員工一共56個人一起開了一個會。和所有的會議一樣,這個會議除了氣氛擁有“小米特色”之外,沒有任何出彩的地方。在豪華團隊拚圖完成之後,這個會議討論的議題是第一輪融資的方式和渠道。

會議按部就班地完成了整個過程,然後大家各自回到自己的崗位上,為小米的問世做準備。雷軍回到自己的辦公室,站在窗戶前點了一支煙,看著外麵灰蒙蒙的天空。擺在他眼前的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融資方式直接影響整個小米科技的文化以及管理方式,他還沒有做出最後的決定。

事情的發展會不會按照自己想要的軌道走下去,他心裏還是沒有譜。就在這個時候,身後辦公桌上的電腦響了幾聲。雷軍將手中的煙蒂掐滅,扔進了垃圾桶裏,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那種“嘀嘀嘀”的聲音是收到新郵件的提示,他打開頁麵一看,竟然是一個剛剛進公司的小女孩發的群郵件。他點開了頁麵,看到這樣一句話:我回去和媽媽說,把我的嫁妝錢投給小米,從此我就嫁給小米了!

就在同一時刻,56個人都收到了這封郵件,大家都被這幾句簡單的話給震撼了。“我們一起投資小米!”這個想法不約而同地在小米團隊中產生了。雷軍關掉頁麵,做了最後的決定:“大家一起投資小米!”

盡管如此,雷軍還是不認為剛剛畢業兩年的小女孩能有多少積蓄,但是事情有些出乎他的意料:這個女孩子後來竟然投了小米不少錢。在她的帶動下,所有員工都參與了投資行動。有一個同事之前買了不少港股,他回去就將港股全部賣掉,統統換成了米股。

結果,本來雷軍可以一個人投資小米,最終變成56個人的集體投資,湊起來竟然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目:56個人投了1100萬美元,占了小米科技A輪融資的1/4以上。

接下來要考慮的事是,要做出一款頂級智能手機,必須有一流的軟、硬件。而開工廠不是雷軍的強項,所以他希望小米和蘋果一樣走代工的道路。這就需要尋求供貨商合作。

一些供貨方一般都有一個習慣,總是希望合作方大批量地生產,他們可以大批量地供貨。但這樣當然會有風險,如果產品賣不出去,將連累供貨方的利益,同時給自己帶來負擔。雷軍當然也不希望小米手機一開始就大批量生產。但這樣供貨商就難找,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剛剛初創的小米的生產難度。

實際上,手機的很多器件都是定製的,需要供貨方自己掏研發費用,而小米隻是個雛形,供貨商也不了解小米,這些供貨商看過太多的公司破產,自然有了心理防備。即便是和供貨商十分熟悉的周光平,供貨商也隻是熱情地將他請進去,然後繞著彎子再將他請出來。

雷軍開始一家一家地拜訪供貨商,一家一家地和他們談,讓他們足夠了解自己,了解小米。這樣一段時間下來,情況才慢慢開始好轉,終於為小米找齊了供貨商,包括夏普、三星、勝華科技和德賽等,多數都是蘋果的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