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不破不立,在之後的3年,雷軍盡量讓自己處於歸零狀態。他突然意識到,當人一旦跳到局外審視,很多事情反而容易想明白。尤其是在做了幾年的風險投資人之後,雷軍突然發現自己看開了,曾經很多想不通的問題也想得通了。
2010年7月,雷軍在微博上對自己40歲前的商業人生列出幾點反思:“用手術刀解剖自己,雖然殘酷,但真實。三年長考,五點體會:人欲即天理,更現實的人生觀;順勢而為,不要做逆天的事情;顛覆創新,用真正的互聯網精神重新思考;廣結善緣,中國是人情社會;專注,少就是多。”這5點體會,不僅彰顯了雷軍的成熟,也顯示了他獨到的商業智慧。這些體會後來成為雷軍經營小米的指導思想,被人們稱為“創業雷五條”。
既然是抱著堅定的信念來創業,雷軍希望做的是一個完完全全創新的東西。所以,小米在手機和MIUI手機係統上不斷進行顛覆性創新,多有驚世駭俗之舉。2011年8月16日,小米召開發布會,雷軍帶著他精心打造的高端智能手機加入移動互聯網戰局,很快掀起了小米狂潮。隨後,小米1、小米1S、小米2A、小米2S等多款手機一經發售就被搶購一空,創下了驚人的銷售紀錄,可以說,雷軍讓小米上演了一部部令人驚訝的手機行業的“大片”。
其實,就算不創辦小米,以雷軍的財富和成就,他完全可以享受人生了,而不是冒著巨大的風險繼續創業。但是,堅信“人因夢想而偉大”的雷軍顯然不會放棄,他這樣對外界說:“大家認為對互聯網行業來說,40歲已經老了,應該要退休了,還折騰什麼。但是我特意查了一下,敬愛的柳傳誌是40歲創業的,任正非是43歲,我覺得我40歲重新開始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我堅信人因夢想而偉大,隻要我有這麼一個夢想,我就此生無憾。”
可能正因為說過很多此類的話,雷軍向外界展露的是一種很強烈的“追夢”味道。“我40歲,還可以為我18歲的夢想再賭一回。”“18歲的理想一直沒有實現,我覺得心裏不踏實。”40歲的雷軍勇敢走出生命的低穀,抱著不是必贏就是必輸的信念創辦小米,他體會到的必然是一種“跳下懸崖”的創業感覺,這是一次悲壯英勇又令人動容的跳躍。
然而,小米並沒有讓雷軍失望。從2011年8月小米公司發布第一款小米手機開始,到2012年6月雷軍的小米公司估值已達到40億美元,再到2013年8月雷軍在微博上確認小米估值已經達到100億美元。小米所創造的奇跡,出乎眾人的意料。可以說,小米的崛起速度之快在全世界互聯網企業中都沒有先例,很多企業都在研究小米、學習小米甚至希望複製小米。
如今,懸崖下已是遍地鮮花。小米手機被認為是中國互聯網產業最具創新性的產品,因為它對智能手機的商業模式、軟硬件、營銷方式、渠道創新和社區建設進行了一次徹底的顛覆和創新,是一個純互聯網思維的產物。小米科技已經成為在阿裏巴巴、騰訊、百度之後,中國的第四大互聯網公司。
隻是,作為一個因夢想而戰的“朝聖者”,也許隻有雷軍自己才真正清楚這一路走來的艱辛與不易,以及一路走下去還需要的智慧和勇氣。正在路上的小米,或許還需要依靠不斷追求夢想的信念作為驅動力,才能繼續以令人驚歎的速度向一家偉大的公司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