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麵的例子中,5美元的利潤意味著12.9%的年收益。如果交易在4個月內進行,年收益將超過20%。這是相當吸引人的。一旦交易結束,從A公司收回了資金,投資者就可以把收入投入到能夠產生類似盈利機會的另一筆交易中。
1965年,巴菲特的合夥公司在收購了伯克希爾公司之後,又購買了一家零售公司的股票。該公司是一家經營多種零售業務的控股公司,除了一家百貨商店外,還擁有一家75個女士服裝連鎖店組成的零售店。但不幸的是,低廉的購買價格和頂尖的管理素質,並沒有解救這家零售公司的困境。在收購該公司的三年後,巴菲特趁股市上漲之時,先後賣掉了豪克斯德百貨店和女士服裝連鎖店,所套取的利潤被他馬上投入到購買另一家名叫藍齒票據公司半數以上的股份上。這家專為超級市場及加油站的客戶提供所需交易票據的公司,幾年間便向巴菲特回報了6000多萬美元的高額利潤。
巴菲特的成功啟迪
上述屬於並購套利,是早期巴菲特投資股票時常用的一種操作方式,這種方式是在試圖獲得股票的市場價格與交易價格之間的差價。例如甲公司預計準備以每股80美元的價格買入乙公司的股票。此時乙公司股票市值隻有75美元,作為投資者買入持有到交易達成時賣給甲公司。這樣該投資者就可以鎖定與美元的利潤。如果乙公司股票跌到75美元以下,其潛在的收益就更高,投資者套利的利潤就更高。在巴菲特的中,很明顯,推動其年收益超出一個老練的投資者預期水平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並購套利。並購套利的妙處在於可以使投資者的年收益最大化並使你的損失降到最小限度。公司通常會封鎖何時達成交易的信息,這對投資者的收益會產生重大影響。
善用套利法,規避套利風險
隻有把所有問題都想在前麵,你才能放心地進行套利操作,否則很可能招致失效的下場。
——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的超凡脫俗
雖然巴菲特從套利操作中獲取了相當的利潤回報,但是他也並不否認套利操作行為所固有的風險。由於套利基本上就是一項把握時效的投資,因此持有股票時間的長短就成為了套利成功的關鍵。而套利的風險就在於,移轉時間可能要比預期的時間長;而且移轉向來都存在著失敗的可能。
如何規避套利所帶來的風險呢?巴菲特保護自己免於風險的方法就是隻投資已經公告移轉的公司。這聽起來很平常,卻是最明智的做法。巴菲特曾不留情麵地說過:“有哪種笨蛋會去投資根本還沒公告的移轉行為?用腦子想一想?其實正是華爾街的投資商們。”細想一下這句話並不難理解。這些投資商似乎對道聽途說的小道消息非常感興趣,雖然存在著獲利的可能,但他們也在冒著巨大的風險。他們就像是在懸崖邊上舞蹈。股票市場複雜的讓人難以置信,風險時時刻刻都潛藏在投資者的周圍,也許是政府政策的改變,也許是公司股東的變故等。如果投資者不更加小心行事,那麼一旦發生意外,他們將麵臨巨大的損失。
在處理過近百件套利事件之後,巴菲特發現,幾乎所有的年回報率都在25%,這樣的獲利率通常比起年回報率近100%的個案更有利可圖。華爾街那群金融家們可能會聽從傳聞行事,但巴菲特卻隻會在正式公告出售或合並之後才會著手進行投資。
和那些不假思索的投資者們相比,巴菲特就顯得明智得多。他認為要想套利成功,就必須充分了解套利的風險。他說:“股票市場中,預期事件發生的幾率有多大?你的現金可允許被套牢多久?有什麼釋出股票的機會——比如說競爭性的報價?因為反托拉斯法的限製,或在籌措資金時出現了問題等,當現實情況並不是你所預想的那樣,你該怎麼辦?”隻有把所有的問題都想在前麵,你才能去放心地進行套利操作,否則很可能會招致失敗的下場。
1957年至1969年的這十幾年間,正值巴菲特創建合夥公司起步發展的創業時期,一方麵實力有限、資金不足,難以與大公司競爭,有時發現優良的投資項目因資金不足而難以實施投資計劃;另一方麵,由於正是美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躍進時期,各種投資項目讓人眼花繚亂,有真也有假,有賺得多也有賺得少的,有需要長期投入也有需要短線操作的。此時的巴菲特,為了規避市場的風險,實現長期投資穩定發展的戰略,就曾向合夥人及公司全體股東提出:每年套利的投資行為將會為公司帶來持續且巨額的利潤,並在股市低迷、市場效益下滑的年度裏可為公司提供更大的競爭空間。一旦證券市場走空,股東們和管理者會擔心本公司的股票也會下跌,甚至傾向於賣出、清算或者企業重組。此時,就是投資人最佳的套利機會。
巴菲特根據上述原則在操作了近百起股市套利之後,發現所有的年回報率都在25%左右。這樣的回報率足以讓伯克希爾公司迅速成為一個財富新星,並以聚集的巨額資金投入到巴菲特看好的長線項目上。
巴菲特的成功啟迪
巴菲特以自己多年來的套利經驗,告誡所有投資者,隻有投資那些已經公告移轉的公司,才可以避免可能會出現的風險。
股市套利,並不隻是逢低買入,逢高拋出那麼簡單,套利操作既要看準時機,還要規避風險。因為不是所有低價的股票都有上漲的可能,隻有那些公司本身有潛力、恰又逢重組整合時才可以著手進行投資。投資人在設計自己的套利計劃時,一是注意對實現套利期望值,即準備投資的股票可能升值的時間進行預計,時間預期過長意味著套利失敗;二是注意如果是借款進行套利,一旦交易失敗,要充分估計到虧損後的嚴重後果。